第A11版:修德苑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7年07月07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11]
问答实录

关于“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苦”

□整理/王西胜
   问:王老师,我想请教一个问题,“学海无涯苦作舟”中的“苦”,我理解应该是“勤奋”的意思,而不能理解为“痛苦”。但在我学习过的很多心理学的课程上,导师们都把这个“苦”字理解为“痛苦”之义,所以他们倡导要把这句话改成“学海无涯‘乐’作舟”,理由是:人是趋乐避苦的动物,这样一改,就能够让孩子们不断地找寻学习中的快乐,而不是痛苦。我个人不赞同这样的解法,因为我觉得这是对经典的误解。我想听听您的理解,谢谢!
   答:我理解,这个“苦”字,既不是“勤奋”,也不是“痛苦”,而是“刻苦”,也就是说,为了学到真东西,不怕困难、肯下功夫的意思。学习自有学习的规律,当用功对路时,就算困难再大,条件再艰苦,付出得再多,也不会觉得痛苦。比如孔子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以及颜回的“箪食瓢饮”、“不改其乐”,所体现的都是学习过程中因掌握真理、知行合一而带来的身心俱化的享受。反之,假如教育者和求学者都不按规律来,“其施之也悖,其求之拂”,无论你如何改“苦”为“乐”,也不管你怎样趋乐避苦,最终都难免令学生吞食“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的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