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牡丹园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8年03月02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10]

我们的烟花

□吴亚峰
   按照中国的风俗,过了正月十五才算过完了年,对大人来说,他们更喜欢十五,因为少了春节的走亲串友、少了备年货的劳顿,终于能轻松遥望空中的焰火,重新点燃对新年的希冀。而对于孩子,十五是过年最后的狂欢,走进等待了一个寒假的校门之前,更会抛洒尽所有积聚的快乐。
   小时候没有种类繁多的烟花,正月十五的夜空也没有五彩纷呈、缤纷绚烂,顶多有一些拖着火尾巴的“钻天猴”呼啸着射向夜空,又在远空爆出一片声响后,残骸徐徐落下。或者有一些用粗纸管和火药制作的简易烟花,点燃后还没喷出几束像样的火焰,能量就消耗殆尽,很不过瘾。
   而我们,生活在县城那几家工厂的孩子,就要幸运得多,因为工厂有配置火药的原料,能自己动手制作高质量的烟花。
   一硝二磺三木炭,至今还记得火药的配比,然后再掺入细铁屑,就是填装烟花的成品火药。有些棘手的是,火硝和硫磺木炭并不能从一个工厂获得,拖配厂有火硝,酒厂有硫磺,得瞒住家长去各处搜集。等所有的原料搜集加工妥当,把几种粉末按重量掺和在一起,就成了火药,这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被几个十多岁的孩子传承得滚瓜烂熟。
   最后放入适量的铁屑,这是做烟花火药很关键的一步,因为喷射向夜空所有的花朵都是铁屑的作用。如果能找到铜屑和镁屑会更好,加入铜屑会喷出绿色的花,镁屑会喷出亮度很高的银色花朵。
   那时的农村异常贫瘠,几张报纸亦是稀罕物品,制作烟花的纸管不知道从何而来。城里的工厂就要奢侈许多,我们干脆就不考虑纸管,直接用厚壁粗铁桶代替,以便装入数倍的火药。铁桶大约重十斤,直径不到20厘米,中空,但两侧不同,一侧开放,另一侧只在中间留一小孔,“火树银花”就是从小孔喷射而出。
   剩下的时间就是期盼天黑。
   见木已成舟,通情达理的父母不再反对,反而早早打发吃过晚饭,放出去任其疯狂了。
   不等天色完全暗下来,远处已传来“钻天猴”的嘶鸣和爆炸声,无需招呼,几个兴奋的男孩早就聚在球场,像是在实验齐心协力完成的伟大工程 “原子弹”。
   这时,周围已围满了不劳而获来看烟花的大人孩子,不停有人催促赶快燃放。作为“点燃手”异常光荣,因为他能经历从设想到燃放的全过程,享受点燃那一刻的成就感。所以,“点燃手”是轮流去当的。把沉重的烟花抱到球场空旷处,然后在小孔处放一点火药作为引药,激动人心的时刻即将来临。在众多双眼睛的期盼中划燃火柴,把火苗放进火药。火药不烈,“嘶嘶”燃烧着从小孔进入内部,去引燃积蓄的巨大能量。“点燃手”早已撤离到安全距离,全心享受自己的杰作,那一刻,忘了周围的人群,心跳加速,沉浸在无尽的喜悦中。
   铁桶内的火药逐渐被引燃,从小孔喷出的焰火也越来越高,紧随其后的“嘶嘶”音也越来越大,和着一拨拨此起彼伏的惊呼声。喷出的火焰直射高空,开出数以千计的花朵,徐徐落下,而后又有新的花朵补充进去,源源不断。火树银花,没有更合适的语言来形容它,它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巨树,通体倾泻着光明。
   这时,整个球场是亮的,大人孩子都围绕这棵“巨树”惊呼,全神贯注,沉浸在壮丽的美色中。
   铁桶巨大,火药装填充足,烟花喷洒的时间是纸管烟花不能比的,它喷射出火红焰火的规模更是无法比拟的。等火焰渐渐降低,“嘶嘶”声也越来越弱,第一场视觉盛宴宣告结束,这时,人们看着被烧的通红的铁桶,才想起赞叹烟花的美丽,大人、孩子人声鼎沸。紧接着,第二个“点燃手”又抱着一个巨大的烟花跑过去,并排放在一起,划火柴点燃。这次的焰火更猛烈,“嘶嘶”声忽大忽小,焰火也随着忽高忽低,低的时候明显是积蓄能量,然后随着一声巨大嘶鸣,焰火直喷上数十米的高空散落而下,最后砸下来,遍铺一地火花。
   如此反复数次,嘶鸣声断断续续几近疯狂,焰火也随着跳跃翻腾,这时,才看到铁桶小孔周围积满了岩浆状的液体,那是融化后没及时喷射出的火硝。
   胆小的人开始往后撤,退到自认为的安全距离,还不等大家都觉察到危险,铁桶忽然化作一个大火球,随即传来震耳的轰鸣,铁桶烟花爆炸了!人们惊叫着在黑暗中跌跌撞撞四处躲避,每个人都知道,那沉重的铁桶从天而降的威力。片刻后,听到“通”的一声,人群才停止慌乱,相互问候,看有没有伤到人。
   远处“钻天猴”的爆炸声仍然此起彼伏,我们只能在惊心动魄中结束了狂欢。
   第二天,四处寻找那只铁桶无果,最后,终于在球场旁边的土地上发现一垂直深洞,往下看,果然是它。
   上学路上,衣服是新的,手和脸也洗得干干净净,几个人默不作声,情绪低落,因为下一个春节要等三百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