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牡丹园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8年03月23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10]

春来荠菜香

□崔中华
   在你的老家,荠菜又名地米菜、地地菜,它味道鲜美,是老家人最喜爱的一种野菜。
   荠菜初萌于严冬,繁茂于早春。阳春三月,老家的田野里、小路边、树林下,一簇簇、一片片的荠菜在野蛮生长,叶嫩茎肥,散发着独特诱人的清香和淡淡的土腥味,煞是喜人。
   在缺衣少食的年代,野菜就成了老家人渡过春荒的绝好食物。小时候提着篮子在田野里挖野菜的场景仿佛还在眼前晃动,篮子里有荠菜、灰灰菜、马齿苋、苦苦菜。在早春时节,荠菜扮演的是主角:凉拌,盐和少许的香油,让焯过水的荠菜有了迷人的香味;洗干净的荠菜切碎,掺上杂面上笼蒸熟,浇上蒜汁,又当菜又当饭;杂面条或是糊糊锅里丢上几把洗干净的荠菜,既营养又美味;荠菜洗净切碎掺和在玉米面里烙成菜饼子味道也不错。一种生长在早春里的野菜就这样留存在你儿时的记忆中。
   后来生活渐渐好起来,挖荠菜和吃荠菜就成了生活中的调味品。
   几场春雨过后,田野里有了绿意,麦苗开始返青,几天功夫就变得郁郁葱葱。路边、河边、树林中的野草同样也是郁郁葱葱,荠菜就夹杂在郁郁葱葱的野草中。空气变得格外清新,蜷缩了一个冬天的身体也该舒展舒展了,到田野里去踏青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踏青时带上塑料袋、小铲、剪刀之类的工具,广阔的田野让人的内心充满了自由,绿绿的麦田和盛开的白色梨花让人赏心悦目,弯下腰来挖那些肥嫩的荠菜,风柔柔地吹过来,风是吹面不寒杨柳的风,低头收获的是荠菜,抬头放飞的是情怀,走进自然、融进春天,不经意间竟寻得一份悠闲与宁静,收获了一种喜悦与回味。
   挖回家的荠菜首先要剔除黄叶老茎,清洗干净,在锅里焯过水,挤干水分备用。荠菜除了小时候的那几种吃法之外,又有了新的吃法:包水饺和做春卷,分素的和荤的两种。素的是用切碎的荠菜掺上炒鸡蛋、粉条和木耳做馅,包出来的水饺或春卷吃起来清清爽爽;荤的是用切碎的荠菜掺上瘦肉做馅,包出来的水饺吃起来香而不腻。荠菜吸油,如果想吃香一点的荠菜水饺,掺入剁碎的五花肉效果要好一些。除了包水饺做春卷,吃火锅时也可以把洗干净的荠菜涮着吃,大快朵颐之后满嘴里是一股淡淡的清香。
   汪曾祺在《故乡的食物》里写过枸杞头、蒌蒿、马齿苋、莼菜等七八种野菜,却把荠菜放在了首位。他写道:“荠菜是野菜,但在我家乡是可以上席的。我们那里,一般的酒席,开头都有八个凉碟,在客人入席前即已摆好……荠菜焯过,碎切,和香干细丁同拌,加姜米,浇以麻酱油醋,或用虾米,或不用,均可。这道菜常抟成宝塔形,临吃推倒,拌均。拌荠菜总是受欢迎的,吃个新鲜。”汪曾祺是美食大家,他描写的荠菜的吃法果然不同凡响,上得了席面的荠菜,在汪曾祺的笔下拥有了和其他野菜不一样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