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修德苑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8年06月22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11]

守信恭人与从师人生何处不中庸

【经文】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论语·学而第一》
  【浅释】
   信,说话算数,能兑现自己的承诺。恭,从容貌体态上表现出来的对他人的敬意。信与恭,都是一个人有素养的体现,但有子认为,行此二者,皆须把握好尺度。
   复,通于履,践行之义。“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对于合宜之承诺,理当言出必行,一诺千金,说到做到;对于非宜之承诺(或因受到威胁而被迫答应,或因不了解实际情况而轻率许诺),过后明知行之有害无益,则应及时打住以止损,而不要为了名义上的信去犯下更大的过失。此义后被孟子发挥为:“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孔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kēng,浅见而固执)然小人哉!”(子路第十三)《庄子·盗跖》记载了一则非宜之信的案例:“尾生与女子期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恭敬他人,须合乎礼,内存诚敬,外现恭肃,自然能令对方感受到这份“诚于中,形于外”的尊重,亦会赢得对方的尊重。若过于卑己尊人,低三下四,则会有谄媚之嫌,反而自取其辱,失去本来人人平等的人格尊严。
   因,依从。宗,尊奉。如果我们所依从的人,即师者,教给我们的是孝悌之道,令我们懂得敦伦尽分,帮我们实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琴瑟和鸣、亲族和睦融洽的话,这样的师者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他的教诲也是值得我们依教奉行的。
   有子所言的这三条,都有中庸之道蕴藏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