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悦读汇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8年08月28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10]

看透不如悟透

□杨德振
   在饭局上与朋友聊天,常常听到有人讲:“我算看透了。”看透的,有指人,有指事,有指生活,好像“看透了”是人生很大的一个收获似的,这种炫耀式而又带有悲愤性的语意,仿若给现场定了调子,现场气氛变得郁闷、压抑,甚至有些尴尬。
   其实,就算你看透了这个世界或某个人,又能怎样?你能改变这个世界和某个人吗?人,最应该的还是先看透自己。
   有的人连自己都没有看透,了然于胸,还对别人品头论足,说三道四,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了?人如果能够先看透自己,再看别人,他就可能“看不透”了,因为自己的心胸和格局比别人大,完全没有必要也不需要去“看透”别人。他会认为,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就行了,没有必要去关注和打扰别人的生活,更没有必要费时费力去“看透”别人、“看破”红尘。只有那些“看不透”自己的人,才会把眼光老盯在别人身上,把别人的种种不是或生活里的负面情绪、缺陷无限放大,反复咀嚼、琢磨,还美其名曰“看透”了那人、那世界。其实,说这话的人才是没有真正看透世界的本质和人的本性。
   “看透”是什么?看透就是一个人用独到的眼光看清人性的本质及其内在形成的原因,看清世界运动的轨迹和变化的内在联系、规律,不因一叶而遮目,也不因道听途说而深信之,更不因盲人摸象而罔下结论或浅尝辄止而作出片面的判断和定性。而真正要做到能看透人和事物,非得有过硬的悟透能力不行。
   “看透”不如“悟透”。“悟透”是通过看了之后藏在心里反复揣摩、比照、感悟其性质、形状、变化规律、运动轨迹、结果的一个行为过程,从而得出一个对人对事公正、客观的判定和答案,这个过程就是“悟透”的过程。看到了这个红尘世界和千奇百怪的人之后,要悟,要深悟。剔去表象,剥去表层,通过现象看本质,通过言行看本性,这样才能真实而真切地了解这个世界和人性的本质与动机,给出公正的判断和定论。
   看透和悟透,一字之差,差别很大。在生活中,我们看透了一些人和事,如果能像古人倡导的“难得糊涂”那样对待,说明我们是聪明的、明智的。因为“看透”不代表“改变”,你看不透,想不通,你抱怨,可世界照样运转,别人照样生活,不在乎你的极端看法。所以,过好自己的幸福日子才是最重要的“看透”。
   悟透是看透的 “升级版”,既然悟透了生活的真谛、生命的本质、世界的复杂状态,那就观照好自己的内心,不受物役和是非牵绊,独立于世,清白自持,立德行善,扶弱助残,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诲于人,这个社会自然会更加美好。
   看透而不愤世嫉俗或消极应对,悟透而不怨天尤人或激愤嫉妒,“透”露出的都是一种高尚情怀和淳朴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