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修德苑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8年09月14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11]

这三样,孔子说他没见过

□王西胜【经文】
   子曰:“我未见好(hào)仁者恶(wù)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论语·里仁第四》
  【浅释】
   “好仁者”,即能够“志于仁”的人,其中“好仁”二字先组合起来,作为动宾词组,然后再与代表“……的人”的“者”字组合。“恶不仁者”,与上述结构不同,先是“不仁者”仨字组合起来,代表不仁之人(或事),然后再与前面的“恶”字组合,意思是对不仁之人(或事)产生排斥心理,不能接受。
   依4.4章所言,“苟志于仁矣,无恶(wù)也”,只要心中尚存一念之“恶”,便是分别对立,便是我执强烈,便是未证平等,便无法究竟成仁,所以真正的“好仁者”自然不会以“恶不仁者”的心态和行为来自相矛盾,自误修行,故曰“我未见”。
   若认为“好仁者”与“恶不仁者”是两类人,则孔子说“我未见”显非实情,因为颜回就是一名“好仁者”,尽管独此一份,可毕竟是客观存在,而且得到了他老人家的亲口印证,天天就在眼皮子底下;至于那些自己达不到仁者境界,又看不惯别人有不仁行为的“恶不仁者”,就更比比皆是了,怎么能说“我未见”呢?
   “好仁者”,在孔子看来,属于德之至也,也就是再没有比这境界更高的人了,故曰“无以尚之”。尚,同“上”。“恶不仁者”,是努力地远离“不仁者”,不让“不仁者”的负能量影响到自己。“恶不仁者”的现象越突出,则意味着真正的“好仁者”就越少。
   续此意,而有接下来的设问:“有谁能够于一日之内将全副精力投注到行仁上面来吗?我还没见过真心想行仁,而力量却不够用的。”言下之意是说,在修炼“仁”的问题上,内心有意愿才是第一位的!因为“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第七),只要先解决了真诚发愿“求仁”的问题,剩下的过程中的自觉“行仁”与最终“得仁”,就都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
   两言“我未见”,意在鞭策激励学人上进修仁,然而所用语气皆属否定,恐有尽诬时人之嫌,为了避免打击面过宽,也防止众人心里“凉凉”士气低落,孔子最后又补充了一句“照顾情绪”的话:“前所言者,或许也有能够做得到的人,只不过是我没见过而已。”
   一曰我未见,指点方法,授以“智”也;二曰我未见,勉励发愿,授以“勇”也;三曰我未见,温暖人心,授以“仁”也。三“未见”,寓“三达德”,可谓极尽圣人“话疗”弟子婉转精微、直指人心之能事,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