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晚报20191016期 第A10版:悦读汇

第A10版:悦读汇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9年10月16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10]

根雕匠:古涧着意寻朽根 良工苦心雕景魂

  • 根雕匠:古涧着意寻朽根 良工苦心雕景魂
根雕作为华夏独有的一门艺术,它的发展史自有年限记载的西汉竹雕起至今已逾千年,“尤记当年骑竹马,相见已是白头翁”,诗里所指的“竹马”就是最早期竹雕的代表。遥古时期,木根被视为“山野弃物”,即使技师用巧夺天工之术将其美化,但却还是无奈于难登大雅之堂的尴尬。根雕,就是利用树根天然形成的弯、曲、结、疤、纹、痕、沟、槽、奇、丑、凹、凸、漏、透、皱等特点,根据其自然形态,雕刻成工艺品。
   根雕匠是“起死回生”的艺术家,源远流长,既贯穿了“道法自然”的老庄哲学精髓,又实践了鲁迅先生的天物、思理、美化艺术三原则,突出了真、奇、古、怪、绝的天然美,表现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心态,适应了时代的精神需求,具有广泛的认知度与深厚的群众基础,以独特的风韵而成为“东方一绝”。
   根雕匠用材造型选择标准则为稀、奇、古、怪四种,需木质坚硬、纹理细腻、不易龟裂的树根,被淤泥淹没或深埋土中的死根,经数百年炭化、接近化石的古老阴沉根,只有生长在恶劣环境中的根材,如背阳生长或生长在悬崖峭壁石缝中并经雷劈、火烧、蚁蚀、石压、人踩、刀砍而顽强生存下来的树根,年代愈久质愈坚,造型也愈奇特遒劲,是根艺的理想用材。
   根雕匠雕刻时刀随木走、神从形出,根雕匠手中的刻刀流转着生气,坚持“依形定位、尽保自然、兼融意象、彰显完美”的创作原则,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树根为材质,以根材活化、天成偶得、似是而非、似像非像为审美理念,以天地画龙、人工点睛、变废为宝、艺术再生为加工手段,才能形成自然美、意象美、巧工美的“三美”艺术风格,才能创造出立体奇美、透“气”造“势”的直观视觉形象,避免出现人物呆滞无神、身形松垮、衣冠模糊、道具残缺等现象,避免嗜睡关公、瞪眼弥勒、文质钟馗、妩媚观音等成品。庖丁解牛与根艺人物创作都是建立在高超技艺基础上,前者讲 “游刃有余”,后者讲“气韵生动”。
   一个出色的根雕匠,首先得有一双善于在毫不起眼的树根中发现可造之材的慧眼。然后凭借原型的结构特点,经过精雕细琢,把它加工成一件光芒四射的艺术珍品。根雕艺术中的一句行话说得好:依其形造其神,据其样显其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