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8年04月09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2]

农业综合开发成为巨野强农富民“金钥匙”

年产值增加400万元 人均增收260元
本报讯 (记者苏成华 通讯员徐兴波 张 烨 )日前,记者来到巨野县董官屯镇、田桥镇、柳林镇的农业综合开发现场,看到一条条新修筑的U型防渗渠道纵横交错,一座座渠道建筑物阡陌延伸,一辆辆农用车穿行于田间,呈现出旱能浇、涝能排、促增收的生产格局。
  把好项目管理“三驾马车”
   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中,巨野县积极探索项目与资金管理新机制。在项目管理方面,严把三关。搞好规划设计关。项目实施前,县里组织有关部门专家深入项目区进行实地勘查,形成实施方案报市审批,确保了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把好地理施工质量关。在施工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对打井、桥涵建设等投资大、技术性要求较强的工程实行招投标制,选择技术力量强、有施工经验的专业队伍进行施工;严把资金管理关。严格掌握资金的投放,对各类建设工程,均坚持先验收、后拨款的原则,只有通过验收的工程,才准予拨付工程款。同时,实施项目公示和工程招投标制度,进一步增强了开发工程的透明度,防止了工程腐败,增强了工程及资金管理力度,节约了近20%的开发资金。
  项目库、专家库成为“助推器”
   为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该县切实加大了项目库的建设力度,根据全县的资源优势,按照农业、畜牧、加工业和其它产业分别建立了项目库。目前,已有5个产业化经营项目、3个土地治理项目通过县级评审。同时,为增强申报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该县从农、林、水、畜牧等部门聘请12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人员,组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审专家库,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开展。
  闪光的“金钥匙”
   采访中,县开发办负责人高兴地告诉记者:“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后,年增产小麦160万公斤,棉花8万公斤,增加产值400万元,人均增收260元以上,农业综合开发已真正成为强农富民的一把 ‘金钥匙’。”
   据了解,巨野县2007年共投入资金400万元,综合开发面积达8000亩,维修扬水站3座,新打机井80眼,开挖疏通沟渠20.24公里,修砌渠道4公里,配套渠道系建设物61座;平整深翻土地0.8万亩,秸秆还田0.6万亩,配方施肥0.7万亩,新修生产道路20公里;发展农田林网600亩,植树7.84万株。积极推广农业科学技术,专门聘请专家开设平衡施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病虫综合防治等讲座,技术培训5000人次,推广新技术3项,示范推广新技术新成果0.8万亩。农业综合开发取得了显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