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8年04月09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B1]

“幸福水”甜透农民心

——我市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侧记
      “以前喝井水又苦又涩,还经常拉肚子。现在俺家也通上了自来水,喝着甘甜可口,做饭又黏又香,真是给俺们办了一件大好事。”曹县砖庙镇荣庄村60多岁的朱大娘一边用自来水洗菜,一边对记者说。像朱大娘一样,该县共有270个自然村、21.8万群众在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实施中受益。
   说起这一可喜的变化,还要归功于曹县开展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2005年,曹县启动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以来,兴建了一大批质量好、标准高、有规模、上档次的农村供水工程。截至目前,全县共完成村村通自来水工程23处。
   2007年,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奋力拼搏,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共解决了1097个自然村、100多万人吃水问题,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100万人的任务目标。
   今年,我市确立的村村通自来水任务目标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新增自来水受益人口100万人,普及率达到50%以上。
   如何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我市水利部门的有关专家认为应做好以下工作:
   高起点规划,要按照适度超前、一步到位的原则,瞄准“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长远目标;打破行政区划和城乡分割局面,集中连片供水,规模化发展;统筹考虑水源、工程布局、工程型式、排水及污水处理等各个方面,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对水量、水质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分点布局。规模化发展、集约化供水是我市努力的方向,今年规划的所有饮水安全和村村通自来水工程,都要保持1.5万人以上的规模,杜绝单村供水。
   确保饮水安全是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的根本目的和最基本要求。能否保证水质安全是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成功与否的最关键因素。一要抓好水源选择;二要抓好水质化验;三要抓好建设质量管理。切实建立工程招投标制度,严把施工队伍选定和材料采购关;建立项目法人制度,严把资金保值增值关;建立施工监理制度,严把工程质量关;建立合同管理制度,严把质量追究关。
   高水平融资,一方面体现在通过社会融资的比例较高,另一方面体现在融资的形式灵活多样。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思路,要在调整预算支出结构、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制订优惠政策,创造优良环境,建立引资机制,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资金,形成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多渠道融资、多形式投入的机制,千方百计筹集建设资金,增大社会融资总量,提高整个社会的参与度。
   “建设是发展,管理也是发展”,在加快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的同时,要认真研究,统筹考虑村村通工程的建后管理问题,切实做到边建边管,建管并重,确保建一处,管一处,发挥效益一处。对新建成的农村自来水工程要以明晰产权和经营权为核心,实行企业化经营。对原有工程要积极探索产权制度改革,本着长期供水、安全饮水的原则,采取租赁、拍卖、股份制改革等方式,创新经营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实体运营、协会自律、政府监管、群众监督的管理体系,正确处理供需双方的利益关系,实现农民满意、运行有序、良性循环的发展机制,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本报记者常慕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