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8年07月04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2]

冲锋在前的健康卫士

——记市疾控中心优秀党员赵思荣
      赵思荣是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科的科长,他每天面对的工作就是传染性强、风险大的传染病,为了确保全市没有重大疫情发生,赵思荣时时紧绷安全弦,在部室人员少的情况下,即当司机,又当一线工作人员,每天为群众的健康忙碌着。他主持完成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生存现状和需求的研究”及“菏泽市布病流行特征及防控对策研究”先后荣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并多次在省、市疾病防治工作中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今年5月5日,在手足口病防治培训班上授课时,因劳累过度引起脑溢血,45岁的赵思荣累倒在工作岗位上。
   如果把传染病预防工作比作一场战争的话,赵思荣就是这场战争的敢死队队长,疫情就是决战的号令。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接到有传染病疑似病例的报告,他就会立刻投入工作,冲锋到最前面,直接和病毒面对面交锋。去年的一天,晚上9点钟定陶报告有一例疑似霍乱的病人,他便连夜进行电话调查,并在凌晨2点30分准备好了所需的专业器材,早晨7点钟,他就开车奔向定陶展开调查,到病人家里亲自为病人检查病情,并仔细询问病人在什么地方吃的饭,到饭店调查食品的来源,并为与病人接触过的人服药预防,直到当天晚上采样分析排除了霍乱病情,他的一颗悬着的心才踏实下来。
   在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中,是不能存在任何侥幸心理的,每一次的疫情报告,都必须及时地认真对待,否则就有可能引起疫情的迅速扩散,接报告、搞调查就是他的日常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次都冒着被传染的风险紧张地工作。东明曾报告一例狂犬病例,病人发病时非常恐怖,家人都不敢靠近,只好把病人锁在屋里等着。接到报告的赵思荣二话没说就赶到了现场,冒着被抓伤的危险把病人绑在床上,病人折腾得浑身很脏,他要从病人口里采集唾液进行化验,还要追根寻源找到传染源,以免再给其他人造成伤害。像这样的危险病情,就连临床医生心里也会打怯,但他就得毫不犹豫地冲上去,为了别人的健康,他承担一切风险。
   今年春天,安徽阜阳等地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手足口病疫情,造成少数患儿死亡,且有继续扩大蔓延的趋势,作为传染病防治科科长的赵思荣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全身心地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从4月29日起,他就多方搜集材料,汇总分析全市有关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五一”假期他没休息,先后制订出了 《菏泽市防控手足口病应急预案》、《菏泽市防控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方案》和《菏泽市手足口病防控方案》等指导全市手足口病防控的重要文件,还协同同事奔赴菏泽城区各医疗单位和托幼机构展开拉网式疫情排查工作。为了提高全市专业人员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和实际操作水平,他不顾连日的疲劳,要在5月5日的培训班上讲课,5月4日晚,他一直加班到5日凌晨的2点30分,凌晨3点才回到家里,5点钟就起床备课。当日9点按时开班,培训班上,他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扎实的专业功底把防治手足口病的知识编排得有条有理,结合工作实际侃侃而谈,整个会场百余双眼睛都集中到大屏幕上,大家聚精会神地听着、记录着。就在这时,他讲课的声音戛然而止,他挥了一下左手,头一歪,倒在讲台上。随着救护车刺耳的汽笛声,赵思荣被送到了市立医院急救中心,被确诊患了脑溢血,现正在积极治疗中。
   赵思荣是一位普通的疾控专业干部,他以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为群众的健康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也彰显了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的人格魅力。 本报记者 马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