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8年07月04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B1]

匠心独运废变宝

       小麦丰收,麦秸也丰收,成堆成垛的麦秸看起来就让人愁。然而,曹县人却能点“废”成金。请看曹县人——
        “年年禁烧年年烧”。曹县农机部门一位工作人员用一句话概括了前几年该县焚烧秸秆治理的现状。今年5月,该县制订出台了《秸秆禁烧工作实施方案》。据悉,该县27处乡镇、办事处全部被列为秸秆禁烧区。日前,记者在该县看到,很多地方已经把不值钱的秸秆发展成了秸秆产业和秸秆经济。
   秸秆变板材 出口挣“洋钱”
   曹县庄寨镇工业园区的山东桐领环保板业有限公司,是庄寨镇引进的一家外资企业,由英国康拜公司投资兴建。公司利用废弃的麦秸、玉米秸、棉花秆、油菜秆等农作物秸秆,通过粉碎、施胶、热压、复合等一系列生产工艺,加工成无污染、无公害、节能环保板材,年生产节能环保板材3万立方米,产品出口到美国、英国等国家,部分产品还被北京奥运会作为环保家具和装修基材。
   “怎么看也看不出这些质地缜密、光滑细致的板材是用麦秆做成的。”一位外地客商在该镇签订板材合同时说。
   为满足生产需求,山东桐领环保板业有限公司今年麦季将先期收购麦秸2万吨,仅此一项将为全县农民增收300万元。此举不仅为农民增加了收入,而且大大减少了焚烧秸秆现象的发生和对环境的污染。
   “用秸秆制成一系列生产工艺品,把一文不值的秸秆变成出口创汇的产品,提高附加值,拉长了产业链条,产生了无法估量的经济效益,这真是个了不起的创造。”一位专家对记者说。
   秸秆代料种蘑菇 林下走出发财路
   曹县邵庄镇陈楼村农民胡来存看到每年烧掉大量秸秆很可惜,决心利用农作物秸秆代料栽培食用菌。通过上百次的试验,上千次的改进,终于成功摸索出了利用秸秆栽培平菇、鸡腿菇等食用菌技术,1公斤秸秆可培育出1公斤平菇、鸡腿菇。后来,他又总结出用麦秸培植双孢菇的技术。采用此项技术,1公斤麦秸可生产0.4公斤的双孢菇。目前,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现在仅该村一个基地一年便可消化掉小麦秸秆7.5万多公斤,每公斤麦秸转化增值13元,带动农民户均增收3000元。
   胡来存还充分利用树林间的空隙搭棚种植蘑菇,成为一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据胡来存估算,每亩纯收入能达到2.2万元。这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既解决了林粮争地问题,又有着可观的经济效益,可谓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现如今,记者在该县一些农村看到,这些用后的废料成为了农民的抢手货。据双孢菇种植技术人员介绍 ,这种废料还可以二次利用,是很好的有机肥,果树和蔬菜施上这种有机肥,不仅可以保持水分、不长草,而且可以实现绿色无污染。
   养殖好饲料
   秸秆能生“气”
   每年麦收过后,农村随处可见的就是麦秸。当记者走进曹县古营集镇马庄村的时候,没见到以往摆放在村头的麦秸。村里的党支部书记把记者领到他家的厨房里,指着锅灶说,以前一进屋就乱糟糟的,现在烧水、做饭用的都是沼气,还真节省了不少钱。以前全家每年用煤气三四罐,按现在每罐90元算,需要300多元;每月全家照明用电起码15元左右,这样一年下来,要150元以上;再加上沼渣可作替代化肥种植果树等,算下来,一年每户起码可节省600元左右。像马庄村这样又种果树又养猪的养殖村,秸秆生“气”为它们带来的是数不胜数的财富。
   该县畜牧局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秸秆青贮氨化处理后,粗蛋白由3%提高到8%左右,有机物的消化率提高10%到20%,并含有多种氨基酸,可以代替30%到40%的精饲料,还可以杀死野草籽,防止霉变。因此,氨化秸秆喂养羊、牛等效果很好。一个养殖户介绍说,青贮过程并不复杂,把玉米秸秆用机器粉碎之后,堆到池内踩实,用塑料膜盖严就行了。
  秦广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