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8年11月25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4]

申古祥:爱赶潮流的农村老头

在定陶县张湾镇申海村,提起申古祥,大伙都说他是一个爱赶潮流的能人。别看他已是花甲之年,却仍乐衷于在外东奔西跑,对工作的热情和执着的劲头,丝毫不比年轻人差。
  从小学个多面手 当兵招工样样有
   申古祥生性聪明,又勤奋好学。六七岁时,就对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0岁时,师从本镇赵官府村民间艺人赵玉华学琴书,并学会了琴胡、小钢琴。初中时,他又跟老画家郝虎山、郭运福学习画画。在这些民间艺人的言传身教下,申古祥不仅学会了拉二胡、吹笛子,画一些山水人物,还能根据学校的安排,表演一些文艺节目。上中学时,申古祥作为骨干进入了学校的文艺宣传队,经常进行快板和样板戏演出。高中毕业以后,申古祥顺利参军入伍,来到了广州军区某部。由于他多才多艺,能写会画,部队把他留在了团政治处,专门从事宣传工作。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文艺作品,有一些还发表在当地的报刊、杂志上,多次受到部队首长的好评。1976年,申古祥复员回家,在定陶县四棉厂当了一名工资核算员。
  转变观念闯市场 扒了坯房盖楼房
   随着形势的发展,申古祥所在的四棉厂同其他企业一样,效益时好时坏。1995年,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申古祥重又回家当了一名农民。刚回家时,申古祥苦闷、彷徨,也流过泪。为了排解心中的郁闷,他常常在夜深人静时拉拉二胡,吹吹笛子,再对着旷野吼上两嗓子,心中的不快便烟消云散。经过两个多月的思想斗争,申古祥终于想通了。俗话说,东方不亮西方亮。现在,许多邻居忙时种地,闲时打工做生意,人家都生活得很好,难道我还不如他们?主意打定之后,申古祥曾先后开过缝纫铺、卖过粉条,干过保险,给人家画过迎门墙、门楼板壁画、画过家谱,但不管干什么,申古祥靠着精打细算,苦干苦做,年均收入2万多元以上。手里有了钱,申古祥买上了彩电、三轮车、电冰箱、洗衣机,并于2007年投资9万多元,把自己原先住的土坯房扒掉,盖上了一座两层小洋楼,全家人甭提多高兴了。
  忙里偷闲来充电 花甲又当业务员
   申古祥思想先进,时时处处总想赶在大家的前头。早在1968年,他就在全村第一个买了缝纫机。1981年,他又是全村第一家盖起了三间前出厦的大瓦房。2005年以来,他从电视上看到,一些富裕的农村都盖起了二层楼,于是便根据江南农民盖的小洋楼的样式,自己也盖了一处,引得周边许多想盖楼的农户纷纷前来取经。申古祥虽然干着生意,但一刻也没忘了学习。他订着报纸,不管生意再忙,时刻注意收集来自各方面的信息,每天收看电视新闻的习惯雷打不动。2006年,菏泽市一公司欲招聘几名业务员,前来报名者很多,结果大多无功而返。年近花甲的申古祥也去应聘,凭着丰富的经验、优雅的谈吐,被公司老总一眼相中,奖金不算,月工资达1000多元。
   夕阳无限好,有为晚霞红。现在,申古祥经常提着公文包,上南京,去上海,整天出入各大公司之间,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用申古祥的话说:“如今的好生活,使我老有所养,而工作使我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花甲之年如获新生一般!”
   通讯员张广亮侯正亮记者王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