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9年02月04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4]

“打折”渐欲迷人眼谨慎购物更重要

本报讯 (记者 张 啸)春节期间的市场异常红火,走进市区各商场、超市,优惠、打折的广告便扑面而来。面对“全场两折起”、“买一赠一”、“满300返50”等等优惠广告,消费者往往经不住“打折”的诱惑,产生购物的冲动,掏出了自己的钱包。
   “打折”广告满天飞,想知道其中的真真假假可是不易。市面上打折让利的广告,让消费者看得眼花缭乱。事实上,有些名为打折,实际上价格并不低。有的把标价提高,有的借打折之名推销长期积压的滞销货。元旦期间,记者和朋友到市区一家超市购物,某品牌服装打出“全场七折”的广告。朋友看着一条标价298元的裤子笑着说,这裤子前几天我就想买,那时候是228元,现在打完七折208元才便宜20元,其实是提价后“打折”。如此“打折”,是优惠消费者,还是“忽悠”消费者?
   作为消费者,买东西都会存在讨价还价的心理,商家正是抓住了消费者这种心理,把商品价格进行降价,以期更好的达到促销目的。可有的是不是真的降价就值得商榷了。说起商品“打折”,市民刘小姐感慨道:平时走在大街上,时不时就会看到“店面转手赔本甩卖,跳楼价最后三天”这样的醒目招牌。然而过几天再来看,还是甩卖最后三天,更有甚者,“清仓甩卖”的招牌一年四季都不见摘掉。
   面对众多的“打折”广告,消协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购物要谨慎,防止“虚假优惠折价”,市民应该做到货比三家,掌握商品的真实价格,才能防止落入“打折”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