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9年02月04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4]

少放“开门炮”一样很吉利

从农历初六开始,不少企业、单位、公司开始陆续开门营业,大家习惯用放鞭炮的传统形式来闹个 “开门红”。于是,一波又一波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便在我市各个角落接连响起。但笔者以为,这种形式虽然显得红火、热闹,但却存在着种种弊端。
   其实,商家放鞭炮,无非是想图个好彩头,但“开门炮”真的就能大吉大利、能蹦出好运和效益来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那为什么仍有这么多人加入此列?道理很简单,就是从众心理再加上迷信所致。在笔者看来,此起彼伏、震耳欲聋的“开门炮”留下的不仅是漫天的纸屑尘土、呛人的烟雾,对大气的污染和道路卫生的破坏,还引领着车辆的警报演奏着 “二重奏”,影响着居民休息,妨碍着交通的运转。同时,一些单位企业动辄几百、上千元的大放特放,更是把这一民间习俗原本吉祥、安顺的祝福演绎成了摆阔、显贵的攀比行为。这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不良演变,更是一种价值取向的错误游移。
   事实上,讨彩头、图吉利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单位可以组织员工以文艺演出或以一个简短的座谈会的形式,开始新一年的工作,以此凝聚人气;或是给单位玻璃窗贴上漂亮的窗花,向每位同事真诚地道一句 “新年好”;或是将这些听“响”看“花”的不菲开支节省下来捐给贫困学生或灾区……同样可以表达对新一年前程的憧憬,凝聚人气、创造商机,带来滚滚财源,也令百姓喜闻乐见。总而言之,与其用鞭炮来“开门轰”图吉利,不如以实际行动,共同努力,来创造业绩上的“开门红”。
  王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