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9年04月27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1]
立农村之基 创民安之路
——牡丹区吴店镇“全国安全社区”见闻
编者按 在菏泽地图上,这个占据了菏泽市总面积4.8‰的吴店镇并不起眼。但就是这个农村小镇,成功地摘取了“全国第一个农村安全社区”的桂冠。据悉,本月27日,在牡丹区举办的 “全国安全社区”命名仪式将正式为吴店镇命名为“全国安全社区”,并且,来自国内外的各级领导、专家还将到这里观摩富有农村特色的安全社区创建成果。
何谓“安全社区”?创建全国安全社区有何意义?吴店镇究竟魅力何在,能吸引来自国内外的领导、专家前来观摩?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进了吴店镇。
喷药时披上“隔离衣”
4月21日,刚刚经历了一场雨水,天格外晴朗。记者走进了吴店镇刘北斗村。刚到村头,碰上一位刚刚喷完农药回家的老汉,他身上披的特制的塑料质的“铠甲”吸引了记者。
“大爷!你身上的'塑料铠甲'挺有意思,在哪里买的啊?”老汉爽朗地笑了:“这是俺的防中毒隔离衣!市场上买不着,镇里发的!”
这位62岁的老汉名叫邓玉和。老邓告诉记者,这种用来防治药液渗进皮肤造成中毒的 “防毒隔膜”,是镇里免费发放的,老百姓不仅亲切地管它叫“隔离衣”,还编了个顺口溜“以前打药光膀子,如今俺有隔离衣”。
据吴店镇副镇长宗志斌介绍,在农村,农药乱丢乱放现象司空见惯;前些年,个别村民因家庭矛盾或邻里纠纷,一时想不开也会喝农药。为避免喷洒中毒和误食农药事件,该镇在实施防农药中毒安全项目时,想出了一个高招,就是发放这种防毒隔膜,和印有“珍爱生命,远离农药”字样的农药储存箱。这种储存箱也被农民赋予了新的名字,叫农药“保险柜”。
吴店镇打破城市“安全社区”项目设立模式,精心设置了农用机械、防农药中毒、农民工安全等十个富有农村特色的安全促进项目,针对不同的高危人群和高风险环境,持续进行安全干预。
乡村宣传队唱安全
陆爱芹是宋庄村的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最近她迷上了扭秧歌,隔三差五地约上秧歌队的队友们,到村里的广场上,扭一扭秧歌,唱一唱自编自唱的安全知识小曲子,既锻炼了身体,也宣传了安全文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也在大发展;百姓生活天天好,身体健康是本钱;要让幸福更长远,咱把安全社区建……”这便是陆爱芹她们秧歌队的唱词。
宗志斌告诉记者,吴店镇创建安全社区之初,主要靠镇政府干部下乡入户宣传安全知识。但在农村,村民居住较分散,干部们还要忙于其他业务工作,宣传效果甚微。后来,他们便结合村里自发组建的秧歌队,创作了宣传唱词,让村民们通过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安全知识,备受群众欢迎。
今年以来,手足口病肆虐。路爱芹她们琢磨着编了一套预防手足口病的唱词:“手足口病不可怕,想预防它有办法,勤洗手来喝开水,生冷食物别吃它……”在秧歌队的宣传下,宋庄村人人耳熟能详,并自觉地运用于生活中。
如今,在吴店镇,到处洋溢着安全、健康、和谐的氛围。坑塘边设立了“水深危险、远离坑塘”的警示标志;街道上安装了照明路灯;在沿线村庄、学校交接路口设置了减速带,悬挂了警示标志,醒目的安全漫画、安全标语、安全壁画随处可见,努力营造了“我创建,我提高;我提高,我安全”的强大舆论氛围。
防狗伤害有一招
在农村,家家户户都喜欢养狗防盗,多养一条狗,安全感就增加一分。用老百姓的话讲“养条狗多个耳朵眼儿”。但同时,家庭养狗也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安全隐患。一是这些狗大多未接种过疫苗,其中不乏病狗,一旦伤人后果很严重;二是这些狗大多是放养、散养的,极易发生伤人的事故。另外,有些村民即使被狗咬伤后,因心疼钱,不肯注射狂犬疫苗,仅是简单地用用狗毛拌香油涂伤口的偏方处理一下,其实这种所谓的偏方根本无济于事。
宗志斌告诉记者,安全社区创建之初,镇卫生院的统计显示,2006年全镇被狗咬伤人数为600余例。为防止被狗伤害事件的发生,吴店镇策划实施了防狗伤害安全项目。一方面,广泛宣传防狗伤害知识和狂犬病的危害,积极倡导家犬拴养、笼养,镇卫生院定期深入村居开展被狗伤害正确处置知识培训。另一方面,镇畜牧站对家犬进行逐户逐条防疫,并发放防疫证、牌;镇防保站对辖区被狗伤害人员严格落实安全防疫跟踪措施。
经过两年的推进工作,防狗伤害安全项目取得了初步成效。辖区群众对被狗伤害后正确处置率和狂犬病的认知率分别由2006年的32%、46%提高到2008年的87%、92%,家狗防疫率由2006年的40%提高到2008年的95%,狗伤害事故由2006年的600余例下降到2008年的216例。
通讯员王凤起 魏 东
何谓“安全社区”?创建全国安全社区有何意义?吴店镇究竟魅力何在,能吸引来自国内外的领导、专家前来观摩?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进了吴店镇。
喷药时披上“隔离衣”
4月21日,刚刚经历了一场雨水,天格外晴朗。记者走进了吴店镇刘北斗村。刚到村头,碰上一位刚刚喷完农药回家的老汉,他身上披的特制的塑料质的“铠甲”吸引了记者。
“大爷!你身上的'塑料铠甲'挺有意思,在哪里买的啊?”老汉爽朗地笑了:“这是俺的防中毒隔离衣!市场上买不着,镇里发的!”
这位62岁的老汉名叫邓玉和。老邓告诉记者,这种用来防治药液渗进皮肤造成中毒的 “防毒隔膜”,是镇里免费发放的,老百姓不仅亲切地管它叫“隔离衣”,还编了个顺口溜“以前打药光膀子,如今俺有隔离衣”。
据吴店镇副镇长宗志斌介绍,在农村,农药乱丢乱放现象司空见惯;前些年,个别村民因家庭矛盾或邻里纠纷,一时想不开也会喝农药。为避免喷洒中毒和误食农药事件,该镇在实施防农药中毒安全项目时,想出了一个高招,就是发放这种防毒隔膜,和印有“珍爱生命,远离农药”字样的农药储存箱。这种储存箱也被农民赋予了新的名字,叫农药“保险柜”。
吴店镇打破城市“安全社区”项目设立模式,精心设置了农用机械、防农药中毒、农民工安全等十个富有农村特色的安全促进项目,针对不同的高危人群和高风险环境,持续进行安全干预。
乡村宣传队唱安全
陆爱芹是宋庄村的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最近她迷上了扭秧歌,隔三差五地约上秧歌队的队友们,到村里的广场上,扭一扭秧歌,唱一唱自编自唱的安全知识小曲子,既锻炼了身体,也宣传了安全文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也在大发展;百姓生活天天好,身体健康是本钱;要让幸福更长远,咱把安全社区建……”这便是陆爱芹她们秧歌队的唱词。
宗志斌告诉记者,吴店镇创建安全社区之初,主要靠镇政府干部下乡入户宣传安全知识。但在农村,村民居住较分散,干部们还要忙于其他业务工作,宣传效果甚微。后来,他们便结合村里自发组建的秧歌队,创作了宣传唱词,让村民们通过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安全知识,备受群众欢迎。
今年以来,手足口病肆虐。路爱芹她们琢磨着编了一套预防手足口病的唱词:“手足口病不可怕,想预防它有办法,勤洗手来喝开水,生冷食物别吃它……”在秧歌队的宣传下,宋庄村人人耳熟能详,并自觉地运用于生活中。
如今,在吴店镇,到处洋溢着安全、健康、和谐的氛围。坑塘边设立了“水深危险、远离坑塘”的警示标志;街道上安装了照明路灯;在沿线村庄、学校交接路口设置了减速带,悬挂了警示标志,醒目的安全漫画、安全标语、安全壁画随处可见,努力营造了“我创建,我提高;我提高,我安全”的强大舆论氛围。
防狗伤害有一招
在农村,家家户户都喜欢养狗防盗,多养一条狗,安全感就增加一分。用老百姓的话讲“养条狗多个耳朵眼儿”。但同时,家庭养狗也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安全隐患。一是这些狗大多未接种过疫苗,其中不乏病狗,一旦伤人后果很严重;二是这些狗大多是放养、散养的,极易发生伤人的事故。另外,有些村民即使被狗咬伤后,因心疼钱,不肯注射狂犬疫苗,仅是简单地用用狗毛拌香油涂伤口的偏方处理一下,其实这种所谓的偏方根本无济于事。
宗志斌告诉记者,安全社区创建之初,镇卫生院的统计显示,2006年全镇被狗咬伤人数为600余例。为防止被狗伤害事件的发生,吴店镇策划实施了防狗伤害安全项目。一方面,广泛宣传防狗伤害知识和狂犬病的危害,积极倡导家犬拴养、笼养,镇卫生院定期深入村居开展被狗伤害正确处置知识培训。另一方面,镇畜牧站对家犬进行逐户逐条防疫,并发放防疫证、牌;镇防保站对辖区被狗伤害人员严格落实安全防疫跟踪措施。
经过两年的推进工作,防狗伤害安全项目取得了初步成效。辖区群众对被狗伤害后正确处置率和狂犬病的认知率分别由2006年的32%、46%提高到2008年的87%、92%,家狗防疫率由2006年的40%提高到2008年的95%,狗伤害事故由2006年的600余例下降到2008年的216例。
通讯员王凤起 魏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