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9年10月28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2]
基地+农户+企业+科技服务
郓城“3+1”模式带动3万户农民致富
郓城讯 (通讯员王金鹏 刘考勇)近年来,郓城县按照“建设一个基地,推广一项技术,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建设思路,通过“基地+农户+企业+科技服务”的“3+1”模式,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同时带动了3万户农民致富。截止到目前,全县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00多家,年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3.2亿元,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的良性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抓好科普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郓城县紧紧围绕“科普惠农”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积极培植和发展组建科普示范基地,并充分发挥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农村科技进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2001年4月,郓城县科协在杨庄集筹建了占地183亩的金土地科普示范园,其中速生丰产林、名优果树108亩,鱼塘水面60亩,苗圃15亩;林下种植牧草紫花苜蓿、白三叶等近60亩,年饲养肉鸭近10万只、蛋鹅2000只。自示范基地建立以来,县科协多次组织周边乡镇农户和基层科协组织参观学习,进行现场经验交流和观摩。同时,举办实用有效的“速成班”,迅速带动了一批示范户。目前,这种经营模式辐射带动周边村庄28个,开发废旧坑塘、窑场15处,饲养肉鹅、肉鸭近30万只,植树造林5000余亩。同时,基地与六和集团郓城县分公司达成销售合作意向,市场销路有了保障,农户的干劲足、热情高,慕名而来取经的农户越来越多。现在,采用这种立体种植养殖的农户达4000余户,创经济效益2000多万元。
用好市场推动,加强企业基地合作
潘渡镇金绿洲樱桃谷肉鸭养殖基地在发展初期,销售渠道不畅,肉鸭养殖基地的建设也走了不少弯路。县科协与乡镇党委和基地农户多次在一起共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谈技术、找差距,跑市场、问效益。通过多方联系,使基地与金绿洲食品有限公司、神舟食品有限公司、富仕达食品有限公司结成了对子,打开了市场销路,解除了后顾之忧,养殖户迅速增加到570余户,养殖专业村32个,基地面积由原来的25亩发展到320亩。
近几年来,郓城县的科普示范基地从小到大,经历了一个从基地,到关联企业,从关联企业,到一个产业的发展历程。该县在科协、畜牧等部门的结合下,帮助基地建立了“五统一”规范化管理模式,即“统一规划建设,统一疫病防治,统一品种改良,统一饲料供应和统一销售”。金绿洲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绿杰”牌樱桃谷鸭肉系列产品畅销国内南方市场,年产值近6800万元。目前,全县畜牧养殖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3家,带动养殖户年增收6000多万元。
搞好科技服务,助推产业发展
科普示范基地要以提高区域科技服务水平,促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产业化发展为目标,才能真正发挥科普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近几年来,郓城县杨树新无性系繁育推广基地引进推广了杨树新无性系L35、中洛759等10个新品种,面积达4.3万亩;先后推广应用了速生林栽培、林木病虫害综合防治等40余项林业实用技术,有力促进了全县杨树产业的发展。根据生产季节、生产环节的不同,该县定期聘请中国林科院、山东林科院、县林学会的专家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在培训方式上,该县采取综合培训与专项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专家讲解与典型经验相结合、系统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等方式,举办各种类型的实用技术培训180多期,培训林农、果农60000多人次,培养农民技术员1850人,绝大多数通过培训掌握了相应的技术,既提高了基地的凝聚力、影响力,也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科技意识和生产水平。郓城县科普示范基地的推广带动,使各产业链条不断拉长,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格局。杨树新无性系示范基地的建立,带动了该县林业产业的发展,全县木材加工龙头企业达69家,木材加工从业人员达15万人,农民来自林业产业的打工收入3.8亿元,郓城县已成为江北最大的科技木生产基地。郓城县杨树新无性系示范基地在2008年被中国科协和财政部评为“全国科普示范基地”。
抓好科普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郓城县紧紧围绕“科普惠农”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积极培植和发展组建科普示范基地,并充分发挥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农村科技进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2001年4月,郓城县科协在杨庄集筹建了占地183亩的金土地科普示范园,其中速生丰产林、名优果树108亩,鱼塘水面60亩,苗圃15亩;林下种植牧草紫花苜蓿、白三叶等近60亩,年饲养肉鸭近10万只、蛋鹅2000只。自示范基地建立以来,县科协多次组织周边乡镇农户和基层科协组织参观学习,进行现场经验交流和观摩。同时,举办实用有效的“速成班”,迅速带动了一批示范户。目前,这种经营模式辐射带动周边村庄28个,开发废旧坑塘、窑场15处,饲养肉鹅、肉鸭近30万只,植树造林5000余亩。同时,基地与六和集团郓城县分公司达成销售合作意向,市场销路有了保障,农户的干劲足、热情高,慕名而来取经的农户越来越多。现在,采用这种立体种植养殖的农户达4000余户,创经济效益2000多万元。
用好市场推动,加强企业基地合作
潘渡镇金绿洲樱桃谷肉鸭养殖基地在发展初期,销售渠道不畅,肉鸭养殖基地的建设也走了不少弯路。县科协与乡镇党委和基地农户多次在一起共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谈技术、找差距,跑市场、问效益。通过多方联系,使基地与金绿洲食品有限公司、神舟食品有限公司、富仕达食品有限公司结成了对子,打开了市场销路,解除了后顾之忧,养殖户迅速增加到570余户,养殖专业村32个,基地面积由原来的25亩发展到320亩。
近几年来,郓城县的科普示范基地从小到大,经历了一个从基地,到关联企业,从关联企业,到一个产业的发展历程。该县在科协、畜牧等部门的结合下,帮助基地建立了“五统一”规范化管理模式,即“统一规划建设,统一疫病防治,统一品种改良,统一饲料供应和统一销售”。金绿洲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绿杰”牌樱桃谷鸭肉系列产品畅销国内南方市场,年产值近6800万元。目前,全县畜牧养殖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3家,带动养殖户年增收6000多万元。
搞好科技服务,助推产业发展
科普示范基地要以提高区域科技服务水平,促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产业化发展为目标,才能真正发挥科普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近几年来,郓城县杨树新无性系繁育推广基地引进推广了杨树新无性系L35、中洛759等10个新品种,面积达4.3万亩;先后推广应用了速生林栽培、林木病虫害综合防治等40余项林业实用技术,有力促进了全县杨树产业的发展。根据生产季节、生产环节的不同,该县定期聘请中国林科院、山东林科院、县林学会的专家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在培训方式上,该县采取综合培训与专项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专家讲解与典型经验相结合、系统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等方式,举办各种类型的实用技术培训180多期,培训林农、果农60000多人次,培养农民技术员1850人,绝大多数通过培训掌握了相应的技术,既提高了基地的凝聚力、影响力,也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科技意识和生产水平。郓城县科普示范基地的推广带动,使各产业链条不断拉长,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格局。杨树新无性系示范基地的建立,带动了该县林业产业的发展,全县木材加工龙头企业达69家,木材加工从业人员达15万人,农民来自林业产业的打工收入3.8亿元,郓城县已成为江北最大的科技木生产基地。郓城县杨树新无性系示范基地在2008年被中国科协和财政部评为“全国科普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