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9年11月07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4]
花农卖花话变迁
郑关生(山东菏泽)
今年中秋节串门,正逢新中国60华诞大庆,亲朋好友相见,特别是老年人相见,无不与祖国60年的沧桑巨变有关。而在牡丹区牡丹办事处赵楼、李集等村与花农说起他们卖花的变化,更是感慨万千。
据赵楼、李集的李丰收等老人说,自明代起,这里就以栽植牡丹、芍药出了名,故称万花村。村名确实美,很迷人,但村民下广州卖花吃的苦,受的罪,现在想起来还很心寒。每年入冬,村里的人就为下广州卖花忙活起来。从菏泽下广州卖花,当时有两条路:一是推着红车子推到龙口,再一条路是先推到济宁,从运河装船再到浙江钱塘,然后分别再由龙口和钱塘转轮船漂洋过海到广州,一路少则20天,多则一月多。旱路上推车打旦,天明上路,天黑下店,不少人磨得脚流鲜血,肩被车绊勒肿,人人都成了黑瘦鬼。更怕的是路上出事,推车走土路时怕贼短路,上船后海路上怕遇风暴翻船,到广州后则怕行情不好亏本。赵楼有个叫“二猴子”的老人,就活活累死在路上。还有个叫“二道人”的村民,卖花赔本没钱回来,就一直在外边流浪,直到解放后才回来。所以,那时村里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
推车打旦卖牡丹,糊口换取血汗钱。
上路难料生与死,出门不知何日还。
都说牡丹主富贵,花农却似苦黄连。
新中国成立后,种植牡丹逐渐成了这里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开始坐汽车、搭火车下广州卖花,要几天时间。到了八九十年代,新石、京九两大铁路修到了村门口,花装上车一天一夜就能到深圳、广州,花农们高兴地说,真是享大福了。1993年,赵楼赵孝武坐着飞机先后到法国、荷兰、日本等国家推销牡丹,从此开始了花农坐着飞机卖牡丹的历史。近几年有一些牡丹经营户还上了因特网,人人都有了手机移动电话,大大推动了牡丹产业的发展。据牡丹办事处主任姚峰说,目前,菏泽市以牡丹为主的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25万亩,牡丹专业村已发展到30多个,专业户达2万余户,从业人员65000人。各类花卉企业364家,安排分流下岗职工5000余人,仅牡丹区花卉大世界就有催花温室大棚1000余座,还在北京、上海、长春、济南、青岛、苏州等大中城市建园建圃50余个,有5000牡丹花卉营销大军跑遍全国各地,50余家数百名集体、个体牡丹花卉企业营销人员奔走于美、日、荷、德、法、澳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牡丹销售量占国内销售量的78%,占全国出口总量的85%,年创汇 1000余万美元。许多村庄数以万计的花农靠牡丹致富买了小汽车,住上了小洋楼。想想今昔巨变,群众又编了一首新歌谣:
飞机网上卖牡丹,创汇增收挣洋钱。
路遥不受行路苦,电话互报两地安。
国兴花荣人富贵,小康生活比蜜甜。
今年中秋节串门,正逢新中国60华诞大庆,亲朋好友相见,特别是老年人相见,无不与祖国60年的沧桑巨变有关。而在牡丹区牡丹办事处赵楼、李集等村与花农说起他们卖花的变化,更是感慨万千。
据赵楼、李集的李丰收等老人说,自明代起,这里就以栽植牡丹、芍药出了名,故称万花村。村名确实美,很迷人,但村民下广州卖花吃的苦,受的罪,现在想起来还很心寒。每年入冬,村里的人就为下广州卖花忙活起来。从菏泽下广州卖花,当时有两条路:一是推着红车子推到龙口,再一条路是先推到济宁,从运河装船再到浙江钱塘,然后分别再由龙口和钱塘转轮船漂洋过海到广州,一路少则20天,多则一月多。旱路上推车打旦,天明上路,天黑下店,不少人磨得脚流鲜血,肩被车绊勒肿,人人都成了黑瘦鬼。更怕的是路上出事,推车走土路时怕贼短路,上船后海路上怕遇风暴翻船,到广州后则怕行情不好亏本。赵楼有个叫“二猴子”的老人,就活活累死在路上。还有个叫“二道人”的村民,卖花赔本没钱回来,就一直在外边流浪,直到解放后才回来。所以,那时村里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
推车打旦卖牡丹,糊口换取血汗钱。
上路难料生与死,出门不知何日还。
都说牡丹主富贵,花农却似苦黄连。
新中国成立后,种植牡丹逐渐成了这里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开始坐汽车、搭火车下广州卖花,要几天时间。到了八九十年代,新石、京九两大铁路修到了村门口,花装上车一天一夜就能到深圳、广州,花农们高兴地说,真是享大福了。1993年,赵楼赵孝武坐着飞机先后到法国、荷兰、日本等国家推销牡丹,从此开始了花农坐着飞机卖牡丹的历史。近几年有一些牡丹经营户还上了因特网,人人都有了手机移动电话,大大推动了牡丹产业的发展。据牡丹办事处主任姚峰说,目前,菏泽市以牡丹为主的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25万亩,牡丹专业村已发展到30多个,专业户达2万余户,从业人员65000人。各类花卉企业364家,安排分流下岗职工5000余人,仅牡丹区花卉大世界就有催花温室大棚1000余座,还在北京、上海、长春、济南、青岛、苏州等大中城市建园建圃50余个,有5000牡丹花卉营销大军跑遍全国各地,50余家数百名集体、个体牡丹花卉企业营销人员奔走于美、日、荷、德、法、澳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牡丹销售量占国内销售量的78%,占全国出口总量的85%,年创汇 1000余万美元。许多村庄数以万计的花农靠牡丹致富买了小汽车,住上了小洋楼。想想今昔巨变,群众又编了一首新歌谣:
飞机网上卖牡丹,创汇增收挣洋钱。
路遥不受行路苦,电话互报两地安。
国兴花荣人富贵,小康生活比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