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年06月18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2]
发展建设科技推进新型城镇化
菏泽市城乡建设局 王记生
建设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每年城市基础设施、住房与房地产、村镇建设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4左右。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城乡建设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不断涌现,各类建设项目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建设科技创新与推广在转变城镇发展模式过程中的先导和引领作用日益显现。省委书记姜异康曾专门强调,要在城乡建设中大量采用科技成果。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城镇化工作会议确定,着力推动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由偏重数量规模向注重质量内涵转变。实现上述目标,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有力支撑,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建设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是建设领域面临的长期重要课题。
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建设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的重点应放在如下10个技术领域:
——研究、引进和改进低碳城市发展的技术手段,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积极推广运用低碳技术,为城镇化进程中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积极开发应用太阳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关键技术和设备,加快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加强节能建筑围护结构与部品的研发;积极开发结构自保温技术,推广外墙外保温成套技术、屋面高效保温隔热与防水技术、节能门窗与幕墙新产品以及各种遮阳技术等。
——积极开发利用新型建筑结构体系,加大对新型结构体系、装饰装修工程和水电、暖通、弱电等专业建造供应的研究和应用,突破传统建筑模式,推行精益建造、清洁生产、文明施工的现代建筑模式。
——积极推广智能建筑新产品、新技术,重点推广通过建筑设备智能化实现节能控制和全局优化的新技术。
——发展废弃建筑垃圾回收与再利用技术,推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推广垃圾生物处理技术。
——推进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处置技术及装备的研究与开发,实施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建设工程,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
——加强村镇垃圾收运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村镇垃圾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综合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构建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体系。
——加强城市水环境改造与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城镇污水处理与资源化成套技术,中水回用等方面新技术,促进城市水环境的全面改善与综合利用。
——推行城市园林绿化与景观规划先进技术,加强城市湿地保护与恢复技术研究与应用,发展城市环境生态调控技术,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开发应用城市基础设施信息共享与服务技术以及数字城市管理技术,建立和完善工程质量、安全、交易监管、房地产企业信用服务综合管理信息平台。
建设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每年城市基础设施、住房与房地产、村镇建设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4左右。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城乡建设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不断涌现,各类建设项目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建设科技创新与推广在转变城镇发展模式过程中的先导和引领作用日益显现。省委书记姜异康曾专门强调,要在城乡建设中大量采用科技成果。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城镇化工作会议确定,着力推动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由偏重数量规模向注重质量内涵转变。实现上述目标,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有力支撑,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建设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是建设领域面临的长期重要课题。
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建设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的重点应放在如下10个技术领域:
——研究、引进和改进低碳城市发展的技术手段,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积极推广运用低碳技术,为城镇化进程中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积极开发应用太阳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关键技术和设备,加快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加强节能建筑围护结构与部品的研发;积极开发结构自保温技术,推广外墙外保温成套技术、屋面高效保温隔热与防水技术、节能门窗与幕墙新产品以及各种遮阳技术等。
——积极开发利用新型建筑结构体系,加大对新型结构体系、装饰装修工程和水电、暖通、弱电等专业建造供应的研究和应用,突破传统建筑模式,推行精益建造、清洁生产、文明施工的现代建筑模式。
——积极推广智能建筑新产品、新技术,重点推广通过建筑设备智能化实现节能控制和全局优化的新技术。
——发展废弃建筑垃圾回收与再利用技术,推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推广垃圾生物处理技术。
——推进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处置技术及装备的研究与开发,实施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建设工程,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
——加强村镇垃圾收运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村镇垃圾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综合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构建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体系。
——加强城市水环境改造与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城镇污水处理与资源化成套技术,中水回用等方面新技术,促进城市水环境的全面改善与综合利用。
——推行城市园林绿化与景观规划先进技术,加强城市湿地保护与恢复技术研究与应用,发展城市环境生态调控技术,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开发应用城市基础设施信息共享与服务技术以及数字城市管理技术,建立和完善工程质量、安全、交易监管、房地产企业信用服务综合管理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