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年07月07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4]
李巧霞:心系护理注真情
今年32岁的李巧霞,是市立医院心胸外科主管护师,1999年从滨州卫校毕业后,便从事了护理工作。平时她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满腔热情面对患者,全副身心投入到护理工作中。在她的精心护理下,许多生命垂危的患者,康复起来,重获新生。
工作起来就忘我
护理工作,辛苦而又繁琐。尤其心胸外科的护理,大型手术多,危重病人多,护理难度大。李巧霞只要一投入到工作中,心里便只装着患者,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有一次,心胸外科连续做了十例心脏手术,护理任务十分艰巨。而她科室的人员,正巧此时有外出学习的,有休产假的。她一个人同时护理多位病危患者:插胃管,上呼吸机,心电监护……在病房整整忙了两天。由于过度疲劳,她口腔严重溃疡,疼得吃不下饭。等到病人全部转危为安,她再也支撑不住,在值班室里挂起了吊瓶。
护理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确保患者病情的万无一失,不能有半点疏忽。一次,一位主动脉瘤术后病人,因出血不止,迟迟无法离开手术室。此时已经下了白班的李巧霞,得知情况后立即返回监护室进行监护,熬了一个通宵。看到她因牙疼高高肿起的双颊,医生护士们都劝她休息会儿,可她依然带病坚持。直到病人病情稳定,她悬着的心才稍稍放松下来。
对待患者如亲人
在日常工作中,李巧霞坚持亲情护理,注重与病人心灵交汇、情感交流。一次,一位肺癌患者因精神过度压抑,产生消极思想而拒绝接受治疗,连家属也无可奈何。李巧霞知情后,便来到病人旁进行心理疏导。开始时病人情绪很敌对,甚至说了一些侮辱的话语,但她并没有放弃,继续交流谈心,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病人终于化解了心中的郁闷和绝望,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
由于李巧霞对待患者如同亲人一般的无微不至,患者对她也格外亲近,有什么事都想找她交谈,打针拿药也直接来找她。一次,一位李姓的肺癌患者,手术期间得到了李巧霞的精心护理,十分感动,把她当成了自己的亲人。以后每次来医院复查都会直接找李巧霞,走之前还要向她道谢致别。
在工作中,李巧霞倾心倾情,尽善尽美,但在对待家庭上,她却显得十分“吝啬”。李巧霞和爱人都从事医院工作,两人又工作在任务最繁忙的科室里,经常要加班加点。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只好交给邻居帮忙照看。有时中午下班回家,才发现孩子已经在门外等待多时。对孩子没有很好地照顾,李巧霞深感自责。
钻研技术付执着
对于护理工作,李巧霞精益求精,从未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经过多年磨练,她已经成长为护理队伍中的业务技术骨干。尽管获得了种种荣誉,但她仍不满足于现状,更加注重业务技术的学习与创新,力求将护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至善至美。在医院里有不少从农村来的患者,他们因为经济拮据或心里恐惧,拒绝接受治疗、不配合治疗的事情时有发生。为和这些患者进行沟通,增加他们的治疗信心,李巧霞在本科室其他护理人员的大力协助下,推出了《监护设备对病人造成医源性心理损伤预防的临床研究》课题,作为一项科研成果。通过规范的手势、面部表情等表达方式,增加医患之间的交流,这一创新被广泛应用临床护理后,受到了病人及家属的一致好评,许多兄弟医院也前来学习应用。
记者 张宇
工作起来就忘我
护理工作,辛苦而又繁琐。尤其心胸外科的护理,大型手术多,危重病人多,护理难度大。李巧霞只要一投入到工作中,心里便只装着患者,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有一次,心胸外科连续做了十例心脏手术,护理任务十分艰巨。而她科室的人员,正巧此时有外出学习的,有休产假的。她一个人同时护理多位病危患者:插胃管,上呼吸机,心电监护……在病房整整忙了两天。由于过度疲劳,她口腔严重溃疡,疼得吃不下饭。等到病人全部转危为安,她再也支撑不住,在值班室里挂起了吊瓶。
护理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确保患者病情的万无一失,不能有半点疏忽。一次,一位主动脉瘤术后病人,因出血不止,迟迟无法离开手术室。此时已经下了白班的李巧霞,得知情况后立即返回监护室进行监护,熬了一个通宵。看到她因牙疼高高肿起的双颊,医生护士们都劝她休息会儿,可她依然带病坚持。直到病人病情稳定,她悬着的心才稍稍放松下来。
对待患者如亲人
在日常工作中,李巧霞坚持亲情护理,注重与病人心灵交汇、情感交流。一次,一位肺癌患者因精神过度压抑,产生消极思想而拒绝接受治疗,连家属也无可奈何。李巧霞知情后,便来到病人旁进行心理疏导。开始时病人情绪很敌对,甚至说了一些侮辱的话语,但她并没有放弃,继续交流谈心,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病人终于化解了心中的郁闷和绝望,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
由于李巧霞对待患者如同亲人一般的无微不至,患者对她也格外亲近,有什么事都想找她交谈,打针拿药也直接来找她。一次,一位李姓的肺癌患者,手术期间得到了李巧霞的精心护理,十分感动,把她当成了自己的亲人。以后每次来医院复查都会直接找李巧霞,走之前还要向她道谢致别。
在工作中,李巧霞倾心倾情,尽善尽美,但在对待家庭上,她却显得十分“吝啬”。李巧霞和爱人都从事医院工作,两人又工作在任务最繁忙的科室里,经常要加班加点。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只好交给邻居帮忙照看。有时中午下班回家,才发现孩子已经在门外等待多时。对孩子没有很好地照顾,李巧霞深感自责。
钻研技术付执着
对于护理工作,李巧霞精益求精,从未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经过多年磨练,她已经成长为护理队伍中的业务技术骨干。尽管获得了种种荣誉,但她仍不满足于现状,更加注重业务技术的学习与创新,力求将护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至善至美。在医院里有不少从农村来的患者,他们因为经济拮据或心里恐惧,拒绝接受治疗、不配合治疗的事情时有发生。为和这些患者进行沟通,增加他们的治疗信心,李巧霞在本科室其他护理人员的大力协助下,推出了《监护设备对病人造成医源性心理损伤预防的临床研究》课题,作为一项科研成果。通过规范的手势、面部表情等表达方式,增加医患之间的交流,这一创新被广泛应用临床护理后,受到了病人及家属的一致好评,许多兄弟医院也前来学习应用。
记者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