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年10月10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2]
强化措施 加大投入 创新载体

侯咽集镇以文化建设促和谐发展

郓城讯(通讯员 王金鹏 刘考勇)咚咚锵、咚咚锵……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侯咽集镇的村级文化大院内,踩高跷、打拳、扭秧歌的群众把乡村的文化生活拨弄得红红火火。近年来,侯咽集镇紧紧抓住“文化大发展、文化大繁荣”的良好机遇,以基层文化建设为中心,积极调动政府与民间的力量,进一步发挥全镇干群团结一致、相互促进的整体合力,有力推动了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强化措施,建设和谐文化环境
   “生男生女一个样,女儿也是传后人……”在侯咽集文化艺术节上,由北词两夹弦传人何传学改编的《孙子迷》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
   为进一度推动文化的发展,侯咽集镇配合重要纪念和节日庆典,开展丰富多彩、影响重大的文艺活动,体现了文艺在营造氛围、凝聚力量、催人奋进中的重要作用。在“七一”组织丰富多彩的节目表演庆祝党的生日,春节期间组织各村联合开展文艺汇演活动,营造节日的喜庆氛围。侯咽集镇依托千亩瓜菜良田和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将民俗旅游确定为全镇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树立了侯咽集镇瓜果飘香、景美水甜的形象,推动了地方旅游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加大投入,建设广泛的基层文化阵地
  近年来,侯咽集镇党委、政府从执政为民的高度出发,切实加大对文化事业特别是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投资70多万元建设了一处集多功能演播室、多媒体室、图书阅览室、乒乓球室、棋牌室等为一体的综合文化站,投资112万元,为全镇57个行政村建起了村级文化大院,为村级文艺队伍购置表演服装200套;积极与上级沟通协调,购置跑步机、健身车等高档体育器材。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全镇建立村级图书室、农家书屋15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17个。目前,全镇实现了公共文化建设“四个一”:每村一个文化大院、每村一个健身广场、每村一个图书室、每村一支文艺队伍。
  创新载体,打造社会稳定的减压阀
   “倡晚婚、讲优育、独生子、有福气、娶儿媳、聘闺女、破旧俗、立新意……”这是秦集村的村规民约三字经。近年来,侯咽集镇积极探索,创新载体,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点燃全民参与的热情,实现以活动带文化、以文化促和谐、以和谐保稳定的良好局面。每年的正月十八,侯咽集镇都举办“农民文化艺术节”,参演的农民多达1000人,刘庄的舞狮表演、枣杭的唢呐演奏在2008年全县民间文艺汇演中荣获一等奖,陈楼的高跷、何堂的北词两夹弦、碱店的大洪拳被列入菏泽市第二批非物件文化遗产名录。每年的春节,该镇还评选“好媳妇、好婆婆、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精神文明建设典型100名,在全镇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