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年10月31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B3]
不能苛求民间道德
何三畏在《南方人物周刊》刊文说,比通货更加膨胀的,还有道德。
长期以来,流行着道德虚高症。最容易被设置为公共议题的,不是政府的公共政策和现实的公众利益,而是“道德事件”。当然,主要是对民间的道德批判。
媒体对公共政策和公共利益的表达,一定是扭扭捏捏、吞吞吐吐的,但对道德问题的谴责,一定是义正词严、悲愤昂扬的。我只能说道德的武器使用起来太方便了。因为它指向的是公众,谴责的是民间,在今天的媒体环境下,这是最安全的声音。
平心而论,在“见死”之时,救或是不救,从古到今人们的行为选择应该没有多少变化。在方便的时候,选择救同类一命,这是高等动物的本性。也许有人进化到失去了这一本性,但一定有人还没有。媒体上不是同时也有许多感人的 “爱心接力”故事吗?虽然它有时也是媒体虚假塑造的道德模范。
民间道德当然有相对败坏的时候,但它就像空气一样不能成为苛求的对象。如果民间道德空气变坏了,只能是空气以外的原因。一个社会的道德基础只能存在于民间。所以,古圣说,礼失求诸野,反过来没法“求”。
《济南日报》
长期以来,流行着道德虚高症。最容易被设置为公共议题的,不是政府的公共政策和现实的公众利益,而是“道德事件”。当然,主要是对民间的道德批判。
媒体对公共政策和公共利益的表达,一定是扭扭捏捏、吞吞吐吐的,但对道德问题的谴责,一定是义正词严、悲愤昂扬的。我只能说道德的武器使用起来太方便了。因为它指向的是公众,谴责的是民间,在今天的媒体环境下,这是最安全的声音。
平心而论,在“见死”之时,救或是不救,从古到今人们的行为选择应该没有多少变化。在方便的时候,选择救同类一命,这是高等动物的本性。也许有人进化到失去了这一本性,但一定有人还没有。媒体上不是同时也有许多感人的 “爱心接力”故事吗?虽然它有时也是媒体虚假塑造的道德模范。
民间道德当然有相对败坏的时候,但它就像空气一样不能成为苛求的对象。如果民间道德空气变坏了,只能是空气以外的原因。一个社会的道德基础只能存在于民间。所以,古圣说,礼失求诸野,反过来没法“求”。
《济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