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年10月12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6]

结发就是一辈子

□ 张世普
   年龄愈长,对婚姻的感触也就愈多。每当听到有朋友婚姻破裂时,总是感慨不已。
   许多婚姻缘起于一瞬间的激情,相恋时生死相许刻骨铭心,那时他们之间的爱都是真的。然而感情破裂,常常是因为一些家居琐事。曾经见过有位妻子闹着要和丈夫离婚,原因不过是丈夫看爱情剧时打鼾,记不得结婚纪念日,过生日时不送自己鲜花或生日卡。尽管那位丈夫人品学识俱佳,上进心强又没坏脾气,但这位妻子却觉得生活如同嚼蜡。虽然她也拼命劝说自己去尽心爱丈夫,可不知怎么的就是找不回婚前那种浪漫的感觉。在这桩感情纠纷中,究竟是丈夫不够温柔体贴,还是妻子太过挑剔,实在很难说清楚,或者可以说是二者都有过错。
   其实,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希望婚姻能天长地久。然而婚姻却如围城,很多人拘泥于城内一隅,看不清楚城外人也看不到自己,一味地追求轰轰烈烈大悲大喜,最后,以至于朝合暮散。我常想,如果那些婚姻思变的人们什么时候完全戒除了功利、浮躁的心态,多些宽容少些猜疑,以平常心对待婚姻时,肯定又是另一番滋味,我们身边也不乏复了婚且过得非常幸福的例子。从这种角度来看,婚姻大约又有点像酒,只有存放时间越久,品味越仔细,才能真正找到其中纯正、平和、含蓄、醇美的味道。
   读古代典籍,最爱汉代的古诗十九首。在那战乱频繁、饥荒遍地的年代,“牵衣顿足拦道哭”已成为别离夫妇的寻常故事。“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面会安可知……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忽复道,努力如餐饭”。每阅至此,我就非常感动。我不曾经历过颠沛流离,饥寒瘟疫,生离死别,这难道不值得我感谢吗?难道非置身于困苦的环境里,才能那样唇齿相依,寒暖记在心头?才能体会到夫妻间浓浓的感情?
   李白曾写过“天地者,万物逆旅,百代之过客。滔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句子。是啊!百岁光阴七十者稀,人生短短数十寒暑,茫茫人海之中两个陌生人相遇相识已属不易,能结为夫妻就更难得,相亲相爱还来不及,又有什么愁怨、烦忧解不开呢?不是有句俗话,同船过渡八百年修行。连同舟渡河都是修行八百年的缘分,那么结成今世夫妻,前生又该修行多少年呢?还是乐府诗集中《汉饶十八册·上邪》说得好: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古人用结发作结婚解,意指原配。苏武有诗曰: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古人这个比喻太形象了。结发犹束发,从小处看,夫妻相互结发是一个庄重的仪式。从大处看,这何尝不是一种誓盟,约定此生富贵如意相依相守,贫贱寒苦不离不弃的誓盟?
   婚姻是由牵扯不断的爱与怨堆砌而成,如同花枝,春去秋来花有开有落,但枝总在。惟枝在花才有开有落,既然结发,又何必在乎花开花落?记得有一首歌名叫《结发就是一辈子》,意境多美啊!结发就是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