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年10月12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6]

亲情也期待回报

□ 刘加闯
   吃晚饭时,手机响起来,是父亲的电话。
   “刚才我的手机响了,来不及接就挂了,我估计是你的电话。”那端传来父亲的声音。
   “哦?呵呵,是我,没啥事,随便问问。”我一愣,继而撒了个谎,其实,我有一个星期没打电话了。
   就这样,父亲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给我打一次电话,而且每次都说他的手机上有未接电话。“唉,人老了,耳朵也不管用了。”通话间,父亲带着几分愧疚。
   关于父亲所说的未接电话,我猜测有N种可能:其一、真的存在未接电话,但他的第一反应就认为是我打来的;其二、父亲年近古稀,患有耳鸣,存在手机鸣响的幻觉;其三、父亲不了解手机的功能,他把手机短信当成了未接电话;其四、父亲挂念我,但又顾忌“面子”,便以此为借口……
   我不再往下想了,我的心开始隐隐作痛,没想到父亲竟如此关注我的电话,而我却从未把这事放在心上。我也想每周主动给父亲打一两次电话,却总是遗忘,工作忙成了安慰自己的借口。
   父亲的手机是我用过的一部旧手机,我为他下载了几段他爱听的戏曲,并把我儿子的照片设置成手机墙纸。父亲视若宝贝,夸他的手机是最好的:铃声响,按键大,还会唱戏……他经常在乡邻面前掏出手机,播放一段《朝阳沟》与人分享,但凡别人说一声好,他的脸上就乐开了花。
   我曾要求把父亲接到城里住,但他执意住在乡下,说在城里住着不适应。其实,我明白,他不想让我那狭小的房子变得更加拥挤。自从父亲有了这部手机,我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偶尔通个电话,父亲说,话费挺贵的,没啥事就挂了吧。于是,我寒暄两句就挂了。其实,父亲听得非常认真。
   读过一则《你还能陪父母多久》的短文:“如果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2岁,就算父母活到85岁,算一算,这辈子你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这道“亲情计算题”的计算结果让我心酸不已:我能陪在父母身边的时间还不到100天!
   《诗经》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父母之恩,难以言表。老年人最大的心理问题是精神寂寞,空巢老人最大的需要是子女的关爱和陪伴。感恩父母就是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不让他们感到孤独。能陪伴父母多久,主动权主要在子女手中。扪心自问,在你节假日、休息日的行程中有没有安排回家陪父母?我们是否为了一次聚会、一次游玩、一场应酬,甚至一个牌局,而忽视了陪伴父母呢?
   在外工作的子女要切记:有些电话一定得打,要多说说“废话”,多听听唠叨;有些事情不能等,要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身后万拜,不如身前善待,莫到“子欲养而亲不在”时空后悔。亲情最宝贵,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每分每秒,从现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