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年05月28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B3]
一生痴迷柳子戏
——记柳子戏爱好者潘若鹏
潘若鹏的老家在郓城县的一个流行柳子戏近200余载的村庄。自咿呀学语他就听其韵律,赏其妆扮。挎起书包上学堂之时,就能模仿戏中的人物。从幼时的喜爱,到青年的酷爱,发展到中年的痴迷,潘若鹏的生命中已缺少不了柳子戏。2009年,潘若鹏就开始调查走访民间艺人,潜心研究柳子戏。
一次闲谈,奠定柳子戏的地位
1997年初冬,省柳子戏剧团回郓城演出,在和剧团领导、演员闲谈间,潘若鹏说:“毛主席对柳子戏这个剧种还有过评价呢!”原来,1993年12月26日《联合报》登载了郑松同志关于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的文章,文章说:“当毛主席听到柳子戏时,对身边的山东省委书记舒同、省长谭启龙等同志说:‘人们都把山东的地方代表戏说成是吕剧,依我看应是柳子戏,它比吕剧早,名气也大。’”潘若鹏当时就把报纸剪了下来,根据剪报,省柳子戏剧团组织专门小组,专访郑松,进行录音,录像,拍照,保留了第一手采访资料。从而,柳子戏作为山东省代表地方戏也正式被提了出来。
郑松无意议论戏曲,只是从博览群书、知识渊博的角度怀念毛主席。而恰恰这一评论,被潘若鹏看到并精心保存。就是这样一个小因素,却为柳子戏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无法估量的推动作用。随之,在省志编篡委员会编篡的《山东各地概况》中,以及在泰安等地市的高考模拟题中,柳子戏作为山东省的主要代表剧种正式名列第一位。
2009年,潘若鹏在《戏曲丛刊》上发表了《柳子戏刍议》一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子戏传承人黄遵宪把其推荐列入“中国五老关心下一代公益工程委员会”优秀论文名录。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潘若鹏任省柳子剧团顾问期间,适逢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出版山东省地方戏丛书,潘若鹏遂编写了《柳子戏》。
一部专著,弄清柳子戏的前世今生
今年,潘若鹏写成的《柳子戏史研究》即将出版。全书论述主题为——柳子戏萌于宋,生于元,盛于明,衰于清,清末民初至文革有小繁荣期。在著作中,潘若鹏第一次正式亮明柳子戏研究新观点:柳子戏的流行区域,涉及30个地市,200余县。由柳子戏诞生出的剧种30几个,衍生出或受其影响而生成的剧种70多个,共有“100余个剧种有关柳子戏之源流”。
潘若鹏用丰富充足的证据,对柳子戏的历史、社会、艺术等各方面的影响做了介绍。书中既有作者深入民间调查、整理的口传珍贵历史资料;也有民间老艺人口述的古拙、典雅的柳子戏另类艺术形式;还有经多方面调查的古今柳子戏职业剧团、业余玩友班社的传承谱系资料以及柳子戏在山东省内、华北、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传播、影响范围。看到样稿,黄遵宪先生十分激动,并亲自为该书作序:“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的《柳子戏简史》是研究古老剧种柳子戏的个人专著的第一本;那么《柳子戏史研究》便是21世纪初期研究柳子戏的个人专著的第二本。这本书,连同《简史》一起破天荒地论述了柳子戏的来龙和去脉。”
一生痴迷,只为柳子戏的传承
为了柳子戏的传承和发展,一生关注柳子戏的潘若鹏做出了极大努力。潘若鹏任郓城县教育局副局长期间,先后给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电视台等单位写信,呼吁对柳子戏进行保护和传承。2006年,潘若鹏提出“传统文化进校园”,创办特色教学,力争“一校一品”,并在张营镇晨光学校和陈坡乡中英文希望学校两处设立了传统文化教育试点,请当地老艺人传授柳子戏等戏曲知识。
传统教育屡结硕果。2012年,陈坡乡中英文希望学校的学生尹茂开凭柳子戏《孙安动本》成为2012年12期菏泽电视台梨园春擂主;2012年暑假,中央电视台三次到郓城选拔拍摄以柳子戏为主的戏曲节目;2010年元月,陈坡中英文希望学校代表郓城县参加市艺术大赛,柳子戏获得两个金奖;2010年,省艺术学校柳子班面向全省招生36人,仅该校就输送了10人;如今,陈坡中英文希望学校已陆续培养了120余名柳子戏传承人,柳子戏爱好者近5000人。
2012年6月,在菏泽电视台《百姓讲坛》栏目,潘若鹏从柳子戏的艺术魅力、历史渊源、历史影响、传承发展、名称由来等方面详细地对柳子戏进行了解剖。他独到的见解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目前,潘若鹏正应邀编写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柳子戏》卷。 记者郑华伟
一次闲谈,奠定柳子戏的地位
1997年初冬,省柳子戏剧团回郓城演出,在和剧团领导、演员闲谈间,潘若鹏说:“毛主席对柳子戏这个剧种还有过评价呢!”原来,1993年12月26日《联合报》登载了郑松同志关于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的文章,文章说:“当毛主席听到柳子戏时,对身边的山东省委书记舒同、省长谭启龙等同志说:‘人们都把山东的地方代表戏说成是吕剧,依我看应是柳子戏,它比吕剧早,名气也大。’”潘若鹏当时就把报纸剪了下来,根据剪报,省柳子戏剧团组织专门小组,专访郑松,进行录音,录像,拍照,保留了第一手采访资料。从而,柳子戏作为山东省代表地方戏也正式被提了出来。
郑松无意议论戏曲,只是从博览群书、知识渊博的角度怀念毛主席。而恰恰这一评论,被潘若鹏看到并精心保存。就是这样一个小因素,却为柳子戏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无法估量的推动作用。随之,在省志编篡委员会编篡的《山东各地概况》中,以及在泰安等地市的高考模拟题中,柳子戏作为山东省的主要代表剧种正式名列第一位。
2009年,潘若鹏在《戏曲丛刊》上发表了《柳子戏刍议》一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子戏传承人黄遵宪把其推荐列入“中国五老关心下一代公益工程委员会”优秀论文名录。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潘若鹏任省柳子剧团顾问期间,适逢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出版山东省地方戏丛书,潘若鹏遂编写了《柳子戏》。
一部专著,弄清柳子戏的前世今生
今年,潘若鹏写成的《柳子戏史研究》即将出版。全书论述主题为——柳子戏萌于宋,生于元,盛于明,衰于清,清末民初至文革有小繁荣期。在著作中,潘若鹏第一次正式亮明柳子戏研究新观点:柳子戏的流行区域,涉及30个地市,200余县。由柳子戏诞生出的剧种30几个,衍生出或受其影响而生成的剧种70多个,共有“100余个剧种有关柳子戏之源流”。
潘若鹏用丰富充足的证据,对柳子戏的历史、社会、艺术等各方面的影响做了介绍。书中既有作者深入民间调查、整理的口传珍贵历史资料;也有民间老艺人口述的古拙、典雅的柳子戏另类艺术形式;还有经多方面调查的古今柳子戏职业剧团、业余玩友班社的传承谱系资料以及柳子戏在山东省内、华北、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传播、影响范围。看到样稿,黄遵宪先生十分激动,并亲自为该书作序:“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的《柳子戏简史》是研究古老剧种柳子戏的个人专著的第一本;那么《柳子戏史研究》便是21世纪初期研究柳子戏的个人专著的第二本。这本书,连同《简史》一起破天荒地论述了柳子戏的来龙和去脉。”
一生痴迷,只为柳子戏的传承
为了柳子戏的传承和发展,一生关注柳子戏的潘若鹏做出了极大努力。潘若鹏任郓城县教育局副局长期间,先后给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电视台等单位写信,呼吁对柳子戏进行保护和传承。2006年,潘若鹏提出“传统文化进校园”,创办特色教学,力争“一校一品”,并在张营镇晨光学校和陈坡乡中英文希望学校两处设立了传统文化教育试点,请当地老艺人传授柳子戏等戏曲知识。
传统教育屡结硕果。2012年,陈坡乡中英文希望学校的学生尹茂开凭柳子戏《孙安动本》成为2012年12期菏泽电视台梨园春擂主;2012年暑假,中央电视台三次到郓城选拔拍摄以柳子戏为主的戏曲节目;2010年元月,陈坡中英文希望学校代表郓城县参加市艺术大赛,柳子戏获得两个金奖;2010年,省艺术学校柳子班面向全省招生36人,仅该校就输送了10人;如今,陈坡中英文希望学校已陆续培养了120余名柳子戏传承人,柳子戏爱好者近5000人。
2012年6月,在菏泽电视台《百姓讲坛》栏目,潘若鹏从柳子戏的艺术魅力、历史渊源、历史影响、传承发展、名称由来等方面详细地对柳子戏进行了解剖。他独到的见解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目前,潘若鹏正应邀编写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柳子戏》卷。 记者郑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