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年01月20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4]

孩子干家务不可用金钱衡量

前几天,上三年级的儿子放学回家,拿出一张小纸条交给我,上面写着各种各样的 “家务活”:扫地、做饭、倒垃圾、洗碗……并且,每项家务活的后面,都圈了10个小圆圈。儿子解释道:“妈妈,我每干一样活,你就在后面划去一个小圆圈,积攒20个圆圈后,就奖励我20块钱,行吗?我几个好朋友的妈妈都是这样。”
   儿子的话让我想起了一篇报道:家长黄女士经常采取“按劳付酬”的办法来调动女儿做家务的积极性,效果很好。但有一次,当她再次用这种方式要求女儿洗碗时,女儿却一口回绝了,理由是“我有钱!”
   笔者认为,父母用付报酬的方式激励孩子做家务本意是好的,培养劳动观念,锻炼动手能力,但在无形中却淡化了孩子的责任意识,容易误导孩子把“家庭责任”当成“商品”做等价交换,把原本纯粹的亲子关系功利化,这反而不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和劳动观。作为家庭的一分子,孩子在享受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的同时,也应该自觉地承担一些家务劳动,以履行责任和义务。
   于是,我告诉儿子,你是我们这个家的一员,你在这里吃饭、睡觉、学习、玩耍,享受着爸爸妈妈带给你的温暖,你有责任和义务为我们的家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妈妈可以划个圈圈记录你的劳动、满足你的成就感,但有什么理由支付你报酬呢?
   所以,笔者认为,用“按劳付酬”的方式鼓励孩子做家务并非良策,父母应该选择更加理性的方式,让孩子体会劳动的乐趣。唯有正确引导,才能增强孩子的劳动观念和责任意识,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劳动观念和自理能力,要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如果平常的学习生活占据了大部分时间,不妨让孩子在寒假更多地承担一下家庭的责任,体味一下劳动的满足感。 孙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