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年03月31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4]

增强财政资金聚集能力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2015年市财政局工作重点介绍
市财政局负责人介绍,为贯彻落实好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全市财税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最大限度增强财政资金聚集能力、最大限度防范财政风险、最大限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进我市财政改革顺利开展,2015年,市财政局将突出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深化财政改革
   (一)推行预算公开
   推进预决算公开。按照省统一要求,市县两级全面公开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
   健全完善专项资金信息公开机制。制定市级各专项资金公开管理办法,积极推进专项资金申报评审、分配使用、绩效评价等全过程公开。
   (二)深化预算编制管理改革
   按照财政部统一部署,进一步规范部门预算编制范围、内容和程序。健全完善基本支出经费拨款分类保障机制。适应预算公开要求,延长预算编制周期,早编细编预算,减少代编规模,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
   加快建立政府性基金预算中统筹使用部分列入一般公共预算的机制。落实把地方教育费附加、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6项基金纳入一般预算管理政策。
   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对重点支出根据推进改革需要和确需保障的内容统筹安排、优先保障,不再采取先确定支出总额再安排具体项目的办法。
   严格非税收入管理。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健全征缴制度和监督体系,确保及时足额入库。
   (三)强化预算约束
   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市级单位专项支出统一压减20%。
   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制定项目支出绩效管理的实施细则、操作规程、考核办法等配套制度,试点开展市级重点项目绩效评价活动,强化评价结果运用,真正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四)落实税收改革政策
   落实税收改革政策。做好土地使用税征收工作,全面推开“营改增”改革,实施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督促税务部门坚持依法治税、以率计征,做到足额征收。
   推行税式支出管理。深入开展调研,成立相关机构,研究制定试点实施方案和配套办法,明确工作目标和实施步骤,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确保全面完成税式支出管理改革任务。
   (五)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
   做到“四个健全”:健全公共资源项目管理体系,尽快推出市级第二批市场化配置目录,努力将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比例由33%提高到50%以上。健全公共资源配置市场管理体系,启动市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力争实现进场交易率100%。健全配置预算管理体系,规范收支管理,实现财政直接征收比率100%,支出规范率100%。健全联动监督体系,将所有市场参与者纳入诚信管理体系,有效防范违法违规问题发生。
   贯彻落实新修订《政府采购法》和实施条例。改进政府采购方式,全面推进信息公开,提高采购绩效。
   (六)深化国库制度改革
   深化国库制度改革。市县所有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所有预算支出全部纳入零余额账户管理,所有经费支出都实行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深化公务卡改革,市县两级全面推开公务卡消费。
   严格国库资金管理,完善财政暂付款出借和回收机制,落实暂付款挂账及清理消化情况定期通报制度。2015年市县财政暂付款规模压减20%。
   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开展市直部门财政存量资金清理检查活动,根据有关要求,单位结余结转资金收回财政统筹安排。各级一般公共预算结余结转资金规模占本级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控制在9%以内,低于9%的要只减不增。
   (七)抓好县级现代预算制度改革
  试点
   强化跟踪调度,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年内县级预算改革试点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
   (八)深化政府债务管理改革
   落实国务院 《关于加强地方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建立“借、用、还”相统一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将政府债务纳入相应预算管理。
  二 研究支出与政策
   深入研究中央、省出台的财税改革激励新措施,坚持盯紧靠死,最大限度争取一般性转移支付。做好一般债券、专项债券和置换债券争取工作,弥补地方建设资金不足。做好项目资金争取工作,认真对照上级支持的方向和领域,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做好项目谋划,加强衔接,及时跟进,最大限度争取专项资金。同时,做好教育、农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扶贫开发、小城镇及新型社区建设等民生保障领域资金争取力度,切实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突出公共财政导向,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体系,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确保今年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各项民生政策落实到位。
   落实居民基础养老、基本医疗保险提标政策,健全居民大病保险机制,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提标政策,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继续做好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完善社保基金预算管理制度,增强社保基金预算的预期性、透明度。完善失业保险基金扩大支出范围、创业带动就业、稳定就业岗位的政策。做好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测算和新旧政策衔接工作。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加快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步伐,全面提高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将贫困寄宿生资助覆盖面扩大到15%,提高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助学金资助标准。
   大力支持财政扶贫。筹资市级扶贫资金,研究出台与精准扶贫相配套的财政政策措施,加大扶贫投入,实施精准扶贫。
   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制度,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工资制度改革、县以下机关职务与职级并行政策,调整完善乡镇工作人员津贴补贴政策。
  三创新财政管理工作
   创新征管手段,确保应收尽收。突出抓好主体税种征管,切实提高收入质量,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左右。
   创新资本合作方式。制定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PPP项目管理制度体系,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公共事业,实现政府和企业双赢。
   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工作。积极实施涉水涉地资金整合试点。落实国家改进农业补贴试点政策,完善补贴运行机制,提高补贴的精准性和指向性。
   设立引导基金。整合市级支持产业发展资金和上级切块资金,集中投入市级投资引导基金,实行市场化运作,引导社会资本投放。探索设立科技创新企业、城建、牡丹产业化三项专项基金,以财政资金为“种子”,最大限度吸引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到实体经济、产业建设。
   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制定政府购买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及配套措施,逐步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制度体系,研究制定政府购买服务目录。配合机构编制部门研究建立购买服务推动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措施,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实现从花钱 “养人”到“养事”转变。
  四支持事业发展
   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交通投入。积极筹集资金,提升工作效率,大力支持城市建设“双十”工程。加大改善公共交通力度,年内购买新能源公交车100辆。实施公共自行车二期工程,投放自行车1000辆,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大力支持牡丹产业化。筹集牡丹产业化奖补资金5000万元,落实产业扶植政策,着力推进牡丹产业链条向纵深发展。
   加快城市资产经营步伐。在城区开展市场化运作城区户外广告,努力拓宽增收渠道、挖掘增收潜力。
   做强市级担保公司。在确保零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委托贷款、过桥资金业务,更大范围、更大力度支持企业发展,力争年内实现融资担保额度不低于16亿元。
  五强化财政监督
   加强财政监督力度。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重点对“三公”经费执行和“小金库”治理情况开展专项检查,严肃财经纪律。
   做好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工作。按照 《菏泽市财政评审管理办法》(市人民政府令〔2013〕第4号)和《菏泽市市级政府性投资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菏政办发〔2013〕4号)有关规定,做好政府投资项目的预算、工程结算、竣工财务决算等事项的评审工作,严把政府投资支出关口,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按照新《预算法》要求,积极推动财政评审管理改革,研究探索和建立涵盖所有公共财政资金运行的评审监督机制。
   开展纳税质量检查,严禁跑冒滴漏。
   加强中介机构管理。全面梳理依附于权力机关的中介机构,研究制定打击“黑”中介的意见和措施。
  记者 张 啸 整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