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年05月26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5]

菏泽,如此的厚重

 □耿文义
   “风雨骤过几千年,万里雷泽今不见。舜帝足迹如云烟,一潭碧波荡岸边。”这就是雷泽湖,一个从七千年深处走来的湖泊。万里雷泽湖已被历史所淹没。传奇而又神秘的雷泽湖畔的脚印、华胥、伏羲的传说注定了华夏文明是从菏泽这方沃土传承。
   雷泽,古称雷夏,华胥和雷夏合称“华夏”,这就是“华夏”的由来。胥和龙结合,称龙部落或华夏部落,他们的孩子伏羲是第一代龙人,所以后世子孙都称为“龙的传人”。随着人口的逐渐增多,部族的扩大,人员开始向四周迁徙,雷泽湖就是这些迁徙人员心目中的中心,被认为是天下之中,因此又称“中华”。《诗经·曹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成为曹文化的源头。三千多年来曹文化一脉相承,绵延不绝,昌盛不衰。曹州(菏泽)就是曹文化延续的结果。自周武王之弟曹国国君曹叔振铎至伯阳二十五代都葬于此地。
   曾用避实就虚之术、退兵减灶之法力克对手庞涓,功成名就。他,就是名垂青史的战国军事家孙膑,一个国人为之骄傲自豪的世界名人。“田忌赛马”“围魏救赵”等战场上施展了孙膑的智慧与军事才能。一部《孙膑兵法》名垂青史,更为世人所仰慕。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作者黄巢改天换地的伟大胸襟为我们后人敬仰,1100多年前的那场声势浩大的黄巢起义点燃了古曹州传奇而辉煌的岁月,兵马入城,焚官衙,杀墨吏的场景已经不复重演,浓浓的硝烟早已消散,唯有黄巢点将台在菏泽的沃土上静观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宋江起义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名在菏泽,菏泽这块充满神奇的土地,成就了多少英雄豪杰,多少中外宾朋慕名踏访。历史已越千年,“宋江起义”的情景被当作佳话流传下来,以武会友在这里一次次上演,传承的不只是文化,更是一种生生不息的精神。沧桑与现代在这里相拥,水的坚韧,土地的厚实,铸就了菏泽人的精神脊梁。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脍炙人口,千古绝唱。牡丹成为菏泽的标签,更是菏泽的历史名片。一曲“牡丹之歌”唱遍大江南北,唱出菏泽人的本色,菏泽人就像牡丹那样生命历尽贫寒却是那样娇媚丰满,经过一次次的历史的洗礼,生命依然是那么富贵壮观。牡丹的传说为这里涂上了神秘色彩,谷雨时节遍地盛开的牡丹为今天的菏泽披上了华丽的盛装。
   万福河,据学者孙汝函称:万福河,《禹贡》之菏水,西起定陶仿山。如今的菏泽万福河景观带成为菏泽“活力发展的枢纽”“休闲游憩的中枢”和“和谐生态的核心”,有水上演艺、滨水休闲、文化体验、生态教育等复合功能,它代表菏泽水邑城市特色的生态景观带。一河一带,人随景移,鸟语花香,游客在这里陶然。
   那“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魄势,那“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的雄浑,那“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的豁达,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森然,还有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肃穆……无不使我们心潮澎湃,胸怀激荡。历史的穿越,今天的黄河堤岸似巨龙蜿蜒在华夏大地上,护佑着黄河。昔日谈河色变,今天成为了人们游玩的乐园,游客们流连忘返的胜景。
   今天的菏泽蒸蒸日上,菏泽火车站提升改造工程提前三个月完成,菏泽机场选址报告通过国家民航总局评审,菏泽至曲阜城际铁路项目建议书批复,菏泽至兰考铁路在兰考南站预留接轨问题国家铁路总公司已同意,华润东明热电联产项目获得国家路条,齐鲁工大菏泽校区实现首批招生,宝源湖等10座水库获得省立项。破解了菏泽跨越发展瓶颈,继续深化改革激发发展活力。京九铁路与新亚欧大陆桥在这里交汇,使菏泽成为我国承东启西、引南连北的接力站和桥头堡。
   尽管目光所及的每一寸土地都在时时刻刻发生着变化,但不变的是菏泽人浓浓的深情。菏泽不仅仅是一座城市,她已成为一种精神基因,注入在了我们的血液里;她已成为一条长河,总在我们的心中流淌,奔流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