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时政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7年05月23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2]

快稳并重 让利于民

——成武县党集镇31天村庄拆迁记
5月,万物生长、一片繁忙,党集镇毕石门村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回迁区更是一派热火朝天。几十个工人正在卸下刚刚运来的钢筋水泥,一排排吊车、搅拌机有序运转,17栋回迁房主体一层已完工。不远处,党集镇中心社区鸟瞰图分外醒目……可就在不久前,毕石门村还是另一番景象。
  聚民意,解民困,稳民心
   毕石门村位于成武县生物医药园区防护区内,村内基础设施落后,交通条件差,无特色支柱产业,群众收入较低,搬迁意愿一直非常强烈。
   自全县土地增减挂钩工作启动以来,党集镇牢牢把握这一宝贵机遇,按照“一切工作项目化”要求,及时成立社区建设指挥部,健全完善 “干部带头制”、“排长负责制”、“代表监督制”,在全体村民中选取威望高、懂技术、处事公平、服务热情的群众代表9人,定期召开群众代表会议,让代表全程参与评估、丈量、旧村拆除、补偿发放、放号等环节,确保公平公正。特别是在选房过程中,严格按照交钥匙的顺序和签协议的顺序,确定门面房号、住房号、老年房号。早签早选位置,早签早选门面,早签早得实惠,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我们对有疑虑和不满的群众,通过摸排调查、入户走访等方式,及时讲解政策、化解矛盾。期间有的群众不是很配合,说话也很难听,我们就主动换位思考,深入沟通交流,以理服人。遇事不躲事,是我们指挥部的一贯态度。”镇党委副书记徐万安说。公平的环境、细致的走访、最大限度让利于民,让毕石门的村民从心里接受了这个指挥部,实现了“零上访、零事故、零纠纷”和谐拆迁。
   “让群众自己当家”。在新区建设过程中,指挥部在每栋门面及居住房中,各选出1名“排长”,负责质量监管、事务协调、矛盾化解等工作。群众有问题找“排长”,基本都能解决个十之八九。“经常有街坊邻居找我,问房屋建设规格、建筑工期、建筑质量之类的问题。有的还提出其他要求,一般我们都能当场解决,大家都很满意。”“排长”毕延芳说。
  快搬迁,快建设,快入住
   面对庞大的征地、拆迁任务,党集镇将指挥部具体细分为征地、丈量、评估、宣传、维稳、验收、拆迁、后勤等8个工作组,科级干部全天候吃住在镇,咬紧牙关、卯足干劲,坚决啃下这块硬骨头。
   谈起刚刚征地时的重重困难,党集镇工作人员秦传法说:“老百姓把地看得比命根子都重,要求也是复杂多样,想全都满足几乎是不可能。”但通过全镇上下耐心走访、一户一户地做工作,仅用了7天时间,新区80多亩地就完成了征收和清障工作。
   先拆后建,是毕石门村异地搬迁工作的核心。有的群众担心拆迁后的居住问题,有的群众担心建房时的资金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党集镇在回迁期间拿出最优惠的租赁政策,并为部分困难户保留了配房。同时,还积极邀请农商银行驻村现场办公,为群众当日办理、发放贷款,彻底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确保妥善安置到位。31天的时间,旧村210户就全部拆迁完毕,再创“党集速度”。
   新区建设时间紧、任务重,仅水、电就是一个大问题。指挥部连夜协调,召开优化建设环境加班会。3天时间,24根弱电线杆全部移除,17眼水井、2座变压器顺利投入使用,1300米进料路铺设完成。“我们把几天的活压缩到一天办,一天的活压缩到几分钟去干,这样才能有效地完成工作。”镇长张国庆说。
   目前,4万平方米的回迁区上马了16支工作队,挑灯夜战、加班加点,抢时间、赶速度、比质量,主体工程工期40天可全部完成,具备回迁条件。新区建成后,西邻德商省道、东邻成田路,紧靠省级规范化幼儿园,及新落成的中心小学,将成为集商贸、物流、居住、电商小镇为一体的高标准新型大社区。
  谋长远,定规划,促脱贫
   据了解,今年以来,党集镇共开工冷海、毕石门等土地增减挂钩项目2处,党集、郭庄土地项目区也将适时开工,全部完成后,可腾出土地1000余亩。腾出的土地指标,除上马新项目外,还将与土地资源整合相衔接,运用于精准扶贫工作。通过发展大棚蔬菜、山药等高收益、高附加值的规模化现代农业及特色生态旅游、采摘园、农家乐,实现贫困户由分散种植向规模化、多元化经营转变,培育新的脱贫结合点,持续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同时,新村水、电、路、学校、卫生室、商业网点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也将大大改善群众生活、教育、医疗质量,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能力,为异地搬迁扶贫、群众稳定脱贫提供长期保障。
   “我们党集镇紧紧围绕‘抓党建、促脱贫’的工作思路,用活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加速脱贫攻坚步伐。为村级基础设施改善、集体经济积累、特色产业发展、群众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让群众真正享受到增减挂钩带来的政策红利。”镇党委书记李清法如是说。
  通讯员 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