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文娱圈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8年07月10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6]

回 娘 家

□云霓
   回娘家的时间好像形成了生物钟,过了十天半月不回娘家,心里就像有什么事该做而没有做似的。这不,又到周末了,正好没事,赶紧给娘打个电话,告诉她我一会儿回家,以免我去看她,她又去看姥姥了。
   每次回家电话征求娘的意见,看带点啥,娘都是说啥都不要,啥都不缺,每次也都是我自作主张买些自认为他们需要的和喜欢吃的东西带回去,这次也不例外。驱车行驶在路上,我的心情大好,看着一排排冒着新绿的速生杨,像电影画面一样从车窗玻璃前划过,就像穿越着绿色的时光隧道,近了,远了,远了,又近了。路旁鳞次栉比的高楼像一座座小山峰,高的,矮的,灰的,橙的,不时变换着颜色。道旁目力所及的绿化带和公园里,隐隐约约有片片开得正灿烂的红花和各种绿植,红的似火,绿的青翠,真是大自然恰到好处的颜色,也是四季里最美、最真、最悦目的颜色。我这样慢慢地开着车,欣赏着。不知不觉中就看到了那座小桥,像家乡的门户一样屹立在我记忆中的小桥,还有那条流淌着那么多我童年回忆的小河——跟着哥哥用篮子网鱼,在河床上摸海爬(一种蚌),在一小汪水里看蝌蚪…过了这座桥,往北一望,那绿荫掩映着的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的家乡,我的庄。
   娘已在村口张望。哎!她总是这样,一接到我说回家的电话,就立马到村口迎我。给她说了好多次了,我在路上起码得半个小时,不要那么早去接我,可她嘴上答应着,照例还是那样,挂了电话,把身上的水裙一脱就出门了,爹也在屋后等我。一进大门楼,拴在那里的小黄狗就激动不已,欢呼雀跃,摇头摆尾的,一靠近更是前爪高高上扬站了起来。爹把我带的东西往屋里一放,就又进了厨房,他正忙着给我炸他拿手的黄面肉。爹就是这样,从来不多话,只是默默地把对儿女的爱深沉地融在一把火、一把柴里,融进一盘菜、一碗汤里,融在一个浅浅的笑、一个个关切的目光里。我和娘说着短,道着长,娘把村里最近发生的大情小事都说给我听。这时,我爹只是静静地坐在一旁,听着,看着,笑着,问一句就答一句,不问,就当我们忠实的观众和听众,但这丝毫没有减轻爹在我心中的父爱分量!我吃着爹炸的黄面肉,喝着娘做的手擀面,狼吞虎咽,酣畅淋漓。
   吃饱喝足放下碗,我拿起手机走进房前的大园子,我要采撷一缕清新,还要发个朋友圈,晒一晒这个小天地的青翠和希望。眼前,石榴绽出一树的火焰绚丽夺目,柿子、蜜桃、李子、桑皮梨等都已挂果,或大或小,或密或疏,看着,拍着,口水流着,我知道,它们不久就会变成我嘴里的声声脆响,变成我唇边的丝丝甜香,也会变成我拿给同事的家乡味道。我拍了一张又一张,太阳正毒,灼烤得厉害,汗珠儿直往下淌,娘递过一条毛巾,“你后背的衣服都湿透了”,我知道,可我就是喜欢这青翠欲滴。当然,在果树的空隙,爹还种了好多菜,还扎了架,它们就顺势往上爬,西红柿已经长大,黄瓜也已开花,豆角还没有出须,只是几片叶芽,还有一片茄子不用扎架,刚栽的几陇小葱好像还恋着家。
   在我拍照、在小园中徜徉的时候,娘已把要我带回的东西装了鼓鼓的一大包。沿着爹和娘远送的目光,带上满满的幸福和收获我打道回府。回来的路上,我的心情很轻松,每一次回家,我都有一种充了电的感觉,有接了地气的感觉。当我工作累了,烦了,燥了,我知道,这是该回家了,该到我发出第一声啼哭的土地上找找魂,该到灵魂出发的地方朝拜了,因为我的“电量”可能不足了。看看我的老爹老娘,嗅一嗅炊烟的味道,踩一踩家乡的土地,我这颗浮躁的心就立马安静下来。
   我知道,无论我走到哪里,家乡永远是我灵魂的归宿,我永远是这里长不大的孩子,无论我在外的头衔是什么,乡亲们口中呼我的小名永远最亲切,它是我一生永远的符号,也是最真实的我,最淳朴的我,最没有浮华没有功利没有虚妄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