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头版

下一版>

日期:[2018年11月27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1]

为新型城镇化探索新方案

——郓城新型城镇化模式探索与路径创新综述
2014年12月,郓城县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以来,紧紧抓住新型城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返乡创业等国家级试点机遇,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结合山东省中等城市培育试点,扎实做好“人、地、钱”文章,特别是政府投资、PPP模式、市场化融资“三大投融资渠道”,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城镇发展格局,取得阶段性成果。2016年顺利通过综合试点第三方评估验收,并成功入围山东省中等城市培育试点。截至目前,县城新增建成区面积16.8平方公里,达到45.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5%和40%。
   日前,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智慧低碳城市处处长郑明媚考察郓城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时认为:“郓城县已经进入到了城市社会,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5%和40%,分别比2014年提高7.1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初步形成了‘郓城经验’。”
   坚持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优化城市服务功能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冯奎在考察郓城县实施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总结会议上表示:“郓城作为拥有128万人口的农业县城,抓住了城镇化试点的机遇,新型城镇化发展得很快,取得了显著成绩。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和而不同,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郓城要以城镇化促进乡村振兴。”
   郓城县城镇化起步较晚,2014年开展试点初期,城区常住人口仅有19万人。4年来,通过推进土地、财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一系列配套改革,2017年城区常住人口已达30.6万人。通过完善供销社等各类托管服务模式,加快推进土地流转,不断完善“保姆式”“菜单式”托管服务模式,让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实现了转移人口“走得出”,让农民不仅有了钱,实现了带权带钱进城;为了让符合落户条件的外来人口能够 “进得来”,全面落实户籍改革,“落户无门槛,迁入无障碍”;为了让转移人口“留得下”,一方面,大力发展归雁经济,在北京、上海等地设立返乡创业服务站18个,出台了20条全民创业具体办法、7项返乡创业政策等一系列措施。另一方面,大力开展农民工就业创业培训,每年培训2.1万人次以上,进一步提升了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创业能力。
   同时,郓城县围绕“放管服”改革,积极探索“只跑一趟”“一趟不跑”服务模式,实行“容缺审批”、网上审批、全程免费代办等一系列改革创新,进一步优化了服务环境和营商环境。新增返乡创业人员注册实体3.8万家、个体工商户3.4万余家,带动就业8.7万人,实现了由“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的转变。形成了酒类包装、木制品、纺织品、机械制造等六大产业园及众多发展平台,在电商发展、全域旅游、生态农产品等方面发展迅速,促进了社会就业。
   为了让转移人口“住得好”,郓城县加快城镇扩容提质,开展“五城同创”,加快老城区改造、全面推进南部新区,完善提升东部城区、带动开发西部商贸区,60平方公里的城市框架基本形成;通过实施棚改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棚改4.2万户、1020万平方米,新增房地产开发面积695万平方米,竣工337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城区学校17处,新增教学班678个,提前一年解决了城区中小学大班额问题,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检查验收,同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新建扩建养老机构16处,新增养老床位4500张;建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216处,初步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老年人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新图书馆、新文化馆、新体育馆和新体育场相继建成投用。
  (下转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