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日报20191015期 第A5版:文学副刊

第A5版:文学副刊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9年10月15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5]

思念从未走远

  • 思念从未走远
□ 魏建国
   姥娘的娘家是菏泽市牡丹区沙土镇田窑村。当年,十八岁的姥娘嫁给了在菏泽当兵的姥爷,跟随退役的姥爷来到郓城县西关老城门外安家。
   姥娘当初可能没有想到,嫁到郓城就是一辈子,到老再没回过娘家。现在很难想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没有汽车、没有火车,因为穷,家里没有马车、牛车,郓城县到沙土集无疑是天涯海角。再就是孩子拖累,还有,就是姥娘不愿意给娘家添麻烦。后来,交通条件好了,孙子、外甥需要照看了。再后来,姥娘年龄就大了。
   姥娘中等个子,脸庞黑黑的。她一辈子生了三男五女八个孩子,在旧社会,拉扯八个孩子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为了让孩子讨个活命,不至于饿死,姥娘忍痛把大儿子送了人。
   姥娘家生活困苦,自己家没有地可种,姥爷常年给人家打短工维持生活。姥娘拉扯着几个孩子,在西关老城门外护城河上面的芦苇丛里,硬是开垦了八亩多地种庄稼,四周种上槐树和榆树,撒上野菜,埋上洋姜。从此,起早贪黑没命地劳作,一家人还糊不上口。
   姥娘疼爱孩子,为了孩子不眼馋别人家的水果,姥娘在房前屋后种了苹果、桃、杏、梨、石榴等果树。每年地里都种上甜瓜、脆瓜和西瓜等各种瓜果。方圆几里,姥娘家的果树最全,瓜果最多,但姥娘从来不舍得自己吃。
   姥娘最不能容忍的是孩子受欺负。在重男轻女的旧社会,家里女孩子多是要受歧视的,姥娘没少受了大户人家的白眼。生活最困难时,有人劝姥娘把闺女送人,可姥娘不舍得,说女孩子和男孩子不一样,男孩子可以下地干活,凭力气吃饭,饿不死。女孩子离开爹娘,到地主或富农大户人家里是要受屈的。女本柔弱,为母则刚。谁要欺负了姥娘的孩子,姥娘可以不吃不喝和别人对骂一天,能和别人拼命而无所畏惧。
   姥娘最高的荣誉是县政府发给的“支前模范”奖状。解放战争时期,前方每天都在打仗。子弹不长眼睛,儿行千里母担忧,姥娘十分挂念大舅的安危。为了支援前线,姥娘组织中老年妇女做军鞋,姥娘身体力行,不分白天和黑夜拼命地做,做了一双又一双,多得用大筐盛。姥娘的手被麻线勒了几道深深的口子,往外冒着血。姥娘请人在鞋底上写上大舅的名字,再用线缝出来字迹。每当有共产党的队伍路过,姥娘和乡亲们就抬出鞋来,抓住一个战士给两双鞋,叮嘱战士自己穿一双,如果遇见儿子,那一双缝着字的鞋,就捎给儿子,儿子叫于广文,参加的是刘邓大军的队伍。姥娘不知道,几百万人的解放军队伍,到哪里去找一个人捎一双鞋啊。姥娘做了成百上千双鞋,直到解放战争结束,大舅也没穿过姥娘亲手做的鞋。
   姥娘最喜欢的东西是钉在堂屋门框上的“军属光荣”小铁牌,看了几十年,怎么也看不够。每到过节,她总是站在凳子上把小铁牌擦了又擦,我们知道姥娘又想远在海军东海舰队服役的大舅了。
   姥娘最乐意的事情是帮助别人。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姥娘种的庄稼格外得好。高粱累弯腰,玉米似牛角,京瓜和冬瓜盖满了地,就连槐树和榆树也结满了槐花和榆钱。姥娘就领着小舅,挎着箩头,街坊邻居一家给一碗玉米或者一碗高粱,一个冬瓜或者一个南瓜,再加上几把槐花、榆钱、扫帚菜或灰灰菜,帮他们度过最艰难的时期。很多人对姥娘感恩戴德,长跪不起。
   姥娘最喜欢的外甥是我。我家和姥娘家就隔了一堵城墙。我一天就能沿着残缺不全的城墙去姥娘家好几次。有时,我去姥娘家,姥娘怕家里人不知道,把我送回家,我再跟着姥娘回去。一天反反复复好几次。长大后,上学了,去姥娘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我参加工作不久,姥娘因病去世,享年79岁。苍天没给我回报姥娘的机会。姥娘出殡那天,街坊邻居、老少爷们、婶子大娘跪满了屋里院內,跪满了胡同小巷,挤满了大街路口。姥娘的去世,我知道了什么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知道了什么是痛心疾首,知道了什么是撕心裂肺。
   姥娘去世30多年了。现在,一想起姥娘还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