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年09月20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6]
职业乞丐为何获得网友“同情”?
□赵 千
近日,一位老人蹲在邮局大厅内清点大堆零钞的照片引发众多网友关注。媒体证实,这位老人是一名职业乞丐。老者常年在北京西客站附近乞讨,而他也总是提着大袋的零钞,不定期到建国门内大街的邮局点钞汇款。老人每月往老家寄一万元钱,多则两三万,并以此为家里盖了两层楼房。
相对于媒体评论的负面化,网友关于职业乞丐的看法,却相对“宽容”。很多网友指出:这种媒体曝光的职业乞丐,并不值得骂,他们要钱是为了吃饭、为了家人,真正值得骂的,是那些利用小孩假装孕妇一类的骗子乞丐;另有网友则认为:出来社会混,生死各凭本事,眼红的人也学他去要吧,自尊貴还是一块钱貴?
针对职业乞丐,纵观网友的评论,普遍的态度,确实要比媒体上的 “正统”评论要相对“仁慈”。大量网友似乎并不反感这些乞丐,反而,对于媒体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报道和评论这种现象,感到“不适应”。
确实,与台面上人们宣扬的“通过劳动获得尊严和财富”的价值观不同,现实中,人们频繁看到的是另外一番情景。一方面,努力劳动并不一定会致富。社会中,不劳而获的现象不仅大量存在,而且,不努力、投机取巧反而能获得更大利益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另外一方面,在今天的中国,社会流动有不断固化的趋向,“贫二代”的上升渠道不断变窄,这些现象无疑会让人们逐渐失去朴素和诚实劳动的信心。
可以说,正是这类现象的大量存在,才是人们“同情”这些职业乞丐的根本原因。网友的“同情”,折射的是“勤劳”、“努力”这些基本的现代价值观念在我们社会中的衰落和扭曲。而简单的道德批判,显然无益于挽回人们对于 “劳动光荣”的信心。
近日,一位老人蹲在邮局大厅内清点大堆零钞的照片引发众多网友关注。媒体证实,这位老人是一名职业乞丐。老者常年在北京西客站附近乞讨,而他也总是提着大袋的零钞,不定期到建国门内大街的邮局点钞汇款。老人每月往老家寄一万元钱,多则两三万,并以此为家里盖了两层楼房。
相对于媒体评论的负面化,网友关于职业乞丐的看法,却相对“宽容”。很多网友指出:这种媒体曝光的职业乞丐,并不值得骂,他们要钱是为了吃饭、为了家人,真正值得骂的,是那些利用小孩假装孕妇一类的骗子乞丐;另有网友则认为:出来社会混,生死各凭本事,眼红的人也学他去要吧,自尊貴还是一块钱貴?
针对职业乞丐,纵观网友的评论,普遍的态度,确实要比媒体上的 “正统”评论要相对“仁慈”。大量网友似乎并不反感这些乞丐,反而,对于媒体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报道和评论这种现象,感到“不适应”。
确实,与台面上人们宣扬的“通过劳动获得尊严和财富”的价值观不同,现实中,人们频繁看到的是另外一番情景。一方面,努力劳动并不一定会致富。社会中,不劳而获的现象不仅大量存在,而且,不努力、投机取巧反而能获得更大利益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另外一方面,在今天的中国,社会流动有不断固化的趋向,“贫二代”的上升渠道不断变窄,这些现象无疑会让人们逐渐失去朴素和诚实劳动的信心。
可以说,正是这类现象的大量存在,才是人们“同情”这些职业乞丐的根本原因。网友的“同情”,折射的是“勤劳”、“努力”这些基本的现代价值观念在我们社会中的衰落和扭曲。而简单的道德批判,显然无益于挽回人们对于 “劳动光荣”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