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年09月20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6]
减少“候鸟式”迁徙须均衡公共服务
□胡印斌
近日,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新型城镇化贵在突出“新”字、核心在写好“人”字。特别是要做大做强中西部中小城市和县城,提升人口承载能力,促进约1亿人在中西部就近城镇化,逐步减少大规模人口“候鸟式”迁徙。
减少大规模人口 “候鸟式”迁徙,确实是目前经济社会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君不见,每到年关,国内城乡之间、东西南北就会出现涉及庞大人口的春运大迁徙。场面之壮观,处境之艰难,令人难忘,也让人痛心。每到这时,也总会有人开始喊话,不要回家过年,并列举出若干好处,云云。用意虽好,却不免迂阔。如非迫不得已,没有人愿意费时耗力地这样迁徙奔波。
其一,大批中西部农民选择“孔雀东南飞”,主要是因为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相对更活跃,就业机会更多,薪酬水平高于本土;而且,经过30多年的外出流动打工,这些地区也慢慢积累起出外打工农民需要的老乡、亲朋等人际关系资源。习惯于在熟人社会生存的农民,也会在陌生的异地,不断扩展丰富这种人际关系。
其二,尽管这些年来中西部地区一直在努力发展,一度也曾出现了很多农民就地转移的现象,但总体而言,中西部城镇化的发展有待提高,对于当地农民的吸引力还不足。只要是有过外出打工经历的人,完全可以通过比较作出判断。
不能听任一部分社会成员在使用公共产品、享受公共服务上的分化不断扩大。有分化,则必然加剧一些人群的边缘化,并可能最终导致社会的断裂。只有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够享用基本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则“候鸟式”大迁徙的局面才有可能真正化解。
近日,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新型城镇化贵在突出“新”字、核心在写好“人”字。特别是要做大做强中西部中小城市和县城,提升人口承载能力,促进约1亿人在中西部就近城镇化,逐步减少大规模人口“候鸟式”迁徙。
减少大规模人口 “候鸟式”迁徙,确实是目前经济社会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君不见,每到年关,国内城乡之间、东西南北就会出现涉及庞大人口的春运大迁徙。场面之壮观,处境之艰难,令人难忘,也让人痛心。每到这时,也总会有人开始喊话,不要回家过年,并列举出若干好处,云云。用意虽好,却不免迂阔。如非迫不得已,没有人愿意费时耗力地这样迁徙奔波。
其一,大批中西部农民选择“孔雀东南飞”,主要是因为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相对更活跃,就业机会更多,薪酬水平高于本土;而且,经过30多年的外出流动打工,这些地区也慢慢积累起出外打工农民需要的老乡、亲朋等人际关系资源。习惯于在熟人社会生存的农民,也会在陌生的异地,不断扩展丰富这种人际关系。
其二,尽管这些年来中西部地区一直在努力发展,一度也曾出现了很多农民就地转移的现象,但总体而言,中西部城镇化的发展有待提高,对于当地农民的吸引力还不足。只要是有过外出打工经历的人,完全可以通过比较作出判断。
不能听任一部分社会成员在使用公共产品、享受公共服务上的分化不断扩大。有分化,则必然加剧一些人群的边缘化,并可能最终导致社会的断裂。只有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够享用基本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则“候鸟式”大迁徙的局面才有可能真正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