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年12月19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5]

兄友弟恭

□孔海钦
   兄弟,即兄弟姐妹,一则同胞手足,兄友弟恭;二则朋友尊称,长幼有序。
   兄友弟恭,即兄弟姐妹之间的友爱、恭敬、礼让,是共同承担家庭、家族和部分社会责任的关系。兄弟姐妹关系是除了父母与子女,夫妻之外的重要家庭人际关系。父母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子女和睦相处,和谐团结。《周易》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就会有兄弟姐妹。现在社会,手足之情,尤为弥贵,理当珍惜。切不可因财失义,为点财物,反目成仇,兄弟不亲,姐妹不通,形同陌路之人。更有甚者,恶语相向,迁怒家人,致使家庭不和,心里难安,苦煞父母。此类现象,现实生活中偶有耳闻。故《弟子规》有言: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兄弟姐妹的关系好坏,涉及家庭幸福与否。以一字概括,那就是“悌”,意在敬爱兄长,实则相互敬重。
   兄弟,还体现在好朋友之间。有的情同骨肉,有的歃血为盟。犹如《论语》中子夏所云:“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如此兄弟,可谓天下一家亲。
   在传统社会中,兄友弟恭,扩大到家庭人际以外,就是儒家倡导的“长幼有序”。与人相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言行举止,皆可做到敬重他人,不失礼节;恭敬他人,有礼有节。四海之内的人们,不就是自己的兄弟姐妹了吗?如果与人凡事计较,口不择言,不知礼节,谈何情谊?即使父母子女、手足之情、夫妻关系,又能几多昼夜,相守无猜?也就无从谈起亲亲为上,家庭和睦,人脉广泛,口碑良好了。如此一来,必然导致事业难成,心情郁闷,幸福安在?
   因此,时代变迁千年,人伦如同太阳、月亮,历久弥坚,自强不息。纵然当今社会,乃至于未来社会,皆需遵循的君仁臣忠,父子有亲,夫义妇德,兄友弟恭,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尊师敬导,民胞物与等伦常准则。纵观历史,伦理顺,则社会稳定。反之,礼崩乐坏,则人民难于安居乐业,妻离子散,父子、昆弟、君臣、朋友相残,国无宁日,家人难安!
   良好的伦理关系,方能永恒常新,社会安宁,人民幸福。亲人之间,必须不离关爱,不离诚信,不离奉献,不离责任。谨防耳边风,吹散亲骨肉。
   为巩固家庭伦理道德,古代社会,可是礼多。如久违的成人礼,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只有经过成人礼的洗礼、取字,使人的姓名完整起来,有姓,有名,还有字。而现在的人们,大多有姓有名,而无字。故时常询问对方:某某名字?尴尬回答:我的名字是某某,实则表达不完整。名不正,则言不顺。古人取字,往往是由威望者为步入成人的人,取字以勉。只有经过完整的成人礼,才会系统地懂得,成人是成德之人,成美之人。从成人礼之日开始,年轻人可以与父母平等地共同承担起家庭、家族和社会的责任。培育新一代人的完美人格,以成人等同于成年,以力避成年,而未成人。只有成人了,才能领悟兄友弟恭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