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年05月13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12]

读书仅仅因为读书快乐

□孟迎新
  品悟书香
   有一个孩子,爷爷给他制定了读书计划,让他每周读一本书。读了几本后,他觉得所读的书似乎在脑海中没有留下什么印象,没有记住书中的好词好句,写作水平没有得到显著提高,说话也不能旁征博引、出口成章。更让他生气的是,在接连两次的语文考试中,成绩都没有得到显著提高。他懈怠了,沮丧地问爷爷:“读书有用吗?我怎么感觉不到呢?”爷爷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和他进行了一场竹篮打水的游戏。
   爷爷从家里找了一个搁置很久的竹篮,让孩子拿着竹篮去河里打水。孩子兴冲冲地去了,把竹篮放进河里,盛了满满一篮水,但没走几步,水就漏完了,走到家里时,已经一滴不剩。爷爷让他去河边重新打水,他比上次跑得更快,但回到家时,竹篮里依然没剩一滴水。爷爷让他不要气馁,继续去打水,但每次都是重复上次的结局。孩子气馁地说:“竹篮打水一场空,这不是瞎折腾吗?”爷爷笑了,让他看竹篮有没有变化。他仔细地看了又看,发现粘附在篮子上的灰尘、泥土都不见了,篮子变得一尘不染,洁净如新。爷爷语重心长地说:“读书和竹篮打水是一样的道理。书读过后,你可能记不住多少内容,没有感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不知不觉间,就洗去了思想上的泥土,净化了你的心灵。”孩子笑了,明白了爷爷的良苦用心。爷爷接下来的一句话更坚定了他继续读书的信念:“读书不要带有太强的功利目的,读书的终极目的是让你做一个好人。”
   我钦佩这位长者的智慧,能够如此深透地理解读书的意义,他知道书的力量是无形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作用的,书里的人物、故事和道理,会无形之间融入读者的生活,帮助解除思想上的困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念。而现在,很多家长在孩子读书问题上,有太强的功利目的,双眼紧盯此书是否与写作、做阅读、提成绩、考名校有帮助,而很少把读书与做人联系在一起。家长这种狭隘的、庸俗的做法,会让孩子形成不健康的阅读观,会影响孩子未来的成长。
   基于此,我想起了林志颖带Kimmy参加法国读书节的故事。里昂一家图书馆为了鼓励孩子们多读书,开展了一项活动:两周内,谁读书最多,将有一份大礼物送给他。林志颖给儿子小小志报了名。活动开始后,小小志读书十分刻苦,一周读了三本书,而别的法国孩子一本也没有完成。林志颖看着孩子成绩遥遥领先,十分高兴。但就在这时,工作人员劝小小志退出活动,他对林志颖这样解释道:“你的孩子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想争第一,而不理解内容,没有感觉到读书的乐趣。读书不是比赛,没有功利性,他这样疯狂地读,要是得了第一,会给其他孩子作出不好的榜样。”
   这件事对林志颖触动很大,他对朋友感慨道:“这次法国之行让我明白了,读书就是放松,就是享受,孩子读书仅仅因为读书快乐,就这么简单。”
   从小享受读书乐趣的法国人,气质优雅如兰,性格安静如水,这种性情的养成,读书功不可没。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对君子的评判标准是温文尔雅,彬彬有礼,落落大方,芳兰竟体。到了今天,很多家长依然想让子女成为这样有素质、有内涵的人。而要想达此目的,必须让孩子抛却功利性阅读,像竹篮打水一样,让灵魂慢慢接受书香的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