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年03月29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5]
“八大实事”确保民生事业量质同增
本报讯 (通讯员 郜玉华王付明 记者 郭卫东)笔者日前获悉,牡丹区去年完成民生支出36.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8.3%;投入1690万元实施扶贫开发项目53个,投入1.1亿元建设扶贫大棚600座,投入900多万元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贫困人口大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投入200多万元为所有贫困人口购买意外伤害保险,4.1万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牡丹区持续加大对民生工程的投入,民生保障实现了量质同增,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今年,牡丹区继续加大民生支出力度,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以办好“八大民生实事”为重点,千方百计提高广大群众满意度。
就业富民。完成技能培训7900人,新增城镇就业10000人,困难群体再就业8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000人。
社保助民。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420元、每人每年3600元,农村五保集中、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5000元、3700元,低保家庭重特大疾病年救助最高限额提高到7万元。
教育惠民。引进建设1家九年一贯制私立学校,新建国花学校等城区中小学8处、农村中小学80处,新增幼儿园20所,招聘教师300名以上。救助贫困家庭大学本科新生120名。
养老益民。新建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0处、农村幸福院30处,新增养老床位400张。
基础设施利民。新建农村公路457公里,改造桥涵110座,新增农村饮水安全人口18万人,改造农村危房600户,改厕5万户。
医疗佑民。引进建设1家三甲医院,启动中医院、中心医院、妇幼保健院改制和改扩建工作,建设3家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招聘专业人才150名。
文体娱民。启动建设档案馆、文化馆、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2处、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文化广场各120处;配发全民健身路径100套;送戏下乡200场、送电影下乡6084场;发展有线电视用户1.2万户。
稳定安民。深化 “平安牡丹区”建设,着力构建人技结合、专群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社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今年,牡丹区继续加大民生支出力度,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以办好“八大民生实事”为重点,千方百计提高广大群众满意度。
就业富民。完成技能培训7900人,新增城镇就业10000人,困难群体再就业8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000人。
社保助民。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420元、每人每年3600元,农村五保集中、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5000元、3700元,低保家庭重特大疾病年救助最高限额提高到7万元。
教育惠民。引进建设1家九年一贯制私立学校,新建国花学校等城区中小学8处、农村中小学80处,新增幼儿园20所,招聘教师300名以上。救助贫困家庭大学本科新生120名。
养老益民。新建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0处、农村幸福院30处,新增养老床位400张。
基础设施利民。新建农村公路457公里,改造桥涵110座,新增农村饮水安全人口18万人,改造农村危房600户,改厕5万户。
医疗佑民。引进建设1家三甲医院,启动中医院、中心医院、妇幼保健院改制和改扩建工作,建设3家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招聘专业人才150名。
文体娱民。启动建设档案馆、文化馆、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2处、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文化广场各120处;配发全民健身路径100套;送戏下乡200场、送电影下乡6084场;发展有线电视用户1.2万户。
稳定安民。深化 “平安牡丹区”建设,着力构建人技结合、专群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社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