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11月23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11]
我的中庸之道
□陈小慧
至今,末学依然清晰地牢记老师在开班时讲到的寄语:降低、慎独、至诚。经过《大学》、《学记》的学习,让末学体会到放下自我、感受到打破封闭场所带来的“知止定静安虑得”的状态、也常升起诚的心,及认识到自己一山高一山低的不平衡状态,但只是点、线的体会,还没有形成体系。老师的寄语正好让末学找到了修齐治平的心法、方向,经过课程的学习,让末学体会到了至诚、归零的状态,找到了思维、生活、工作合一的状态,找到了往后修身的方向。
降低
末学过往的学习成长经历,更多的是让自己不断提高。在日常的工作中,虽然很多问题都能看得清楚,但在与同事的交流和工作提高中,往往不能虚心深入地进行探讨、形成体系、达成共识。正如“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居高看到的只是全貌,而居低才会看到全部过程。
至此,末学才深刻体会到22年前博导恩师与末学在开学第一天谈到的话:“做事要先做人,皆要顶天立地。”一直以来,末学都谨记于心,低调做人、踏实做事,一步一个脚印,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在为人处事上与人为善。但总是达不到修齐治平的合一状态,尤其是与同事交往中,总感觉自己看得比同事高、远、透、系统,同事好的建议自己看似认同,实则常做选择性忽略,未能一起深挖根源和方案、共同形成体系;与人交往,由于过多地处于自我构建的思维和状态体系中,不能打开封闭场与人进行交流,也是选择性地与人交谈,即使深入交流,也达不到交心的状态。
要让降低有价值,就要多想我错了、错在哪了、错了怎么办?正如:“知耻近乎勇”,只有知道自己错在哪,才能升腾自己改错的勇,才会更彻底地进行改进。
慎独
慎独是一门功夫,体现在接人待物、治学处事等方方面面。“无需提醒的自觉”,如果落实在方方面面、持之以恒,其所积攒的能量将不可估量。
一直以来,末学在技术工作上,能坚持进行提升改进,治学严谨、不放过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慢慢形成了系统性思维、在管理体系和软件系统的需求分析和设计规划上,做到认知层面上的快速体系化、方案化。这些都得益于在工作上的慎独。
但在生活上,往往不拘小节,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图简便。在居家生活、穿衣打扮、待人接物等方面,都未能达到好的状态。
从观摩老师行李箱的物品摆放,才知道“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置污秽”的标准是什么。由此可见老师修身的整体状态是怎样的——处处慎独、处处归零。
末学往后,需从生活小节做起,“莫见乎隐,莫显乎微”,从小事做起,由小看大,把慎独与整体的修身、致中和合一,期月守也。
至诚
末学在舜帝陵祭拜时,真正感觉到了与大地、万物场能通融的归零状态,真正体会到了与先祖连根的至诚之心。
一直以来,末学对舜帝先祖的德行认知也只是停留在知识、典故层面,很难感受到自己能做到什么?如何做到至孝、至仁、至德?一直都是你是你、我是我的割裂状态。虽然也有感触和影响,但不能一以贯之到整个生活和工作中。
当老师在舜帝陵前讲述舜的孝、仁、德,让末学沉静在心与身合一的状态,当讲到舜帝以整座山为陵、魂与大地融为一体的时候,末学体味到了身心与大地瞬间交融合一的状态,瞬时处于无意识的状态,任由身心与大地万物连通,观想着舜帝先祖、祖先、母亲,深深地忏悔着自己的不孝。
之后的生活中,末学常去感受心的柔软,让自己的身心状态与他人、周边环境进行场能的连通、交流,也得到很大的启示、收获。
中和、合一
很感恩老师们的谆谆教诲,让末学越来越多地找到了合一的状态。
往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末学常能找到合一的状态。在为客户提供信息化规划咨询服务中,洞察到企业管理体系不标准的、团队建设不合一的状态,提出让企业启动ISO管理体系标准化的工作,在流程梳理、岗位职责、信息系统需求整理等方面同步、一体化展开,建议用仁爱之心来贯穿到整个过程,体现仁爱、和谐之心。随后,末学也以同等标准,来启动自己公司内部的ISO管理体系梳理建设工作,也规划出工作计划,进行人员关怀、学习分享及提高等。由此,“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地实践起来。
通过《九经》的学习,更让末学深刻地认识到,修身、尊贤、亲亲、敬大臣、体群臣、子庶民、来百工、柔远人、怀诸侯,需要用至诚之心,当成自家的事情、自身的修为、自己的工作计划来做。不同阶段,不同场合,都要自然而然地以至诚之心,做恰当、合一、合道的事情。
中庸之道
记得有朋友在听到末学在学《中庸》的时候,调侃说:“你已经很中庸了,还学传统文化,越学越中庸!”当时,末学只是隐约感觉,庸为平庸,中为平衡。
直到整个课程学习结束,才恍然大悟,深刻理解:庸是平常,中为中和。
末学要用一辈子,在平常的生活、工作中,修身、慎独,遵循致中和的状态,不在口头上,而是心头间。
至今,末学依然清晰地牢记老师在开班时讲到的寄语:降低、慎独、至诚。经过《大学》、《学记》的学习,让末学体会到放下自我、感受到打破封闭场所带来的“知止定静安虑得”的状态、也常升起诚的心,及认识到自己一山高一山低的不平衡状态,但只是点、线的体会,还没有形成体系。老师的寄语正好让末学找到了修齐治平的心法、方向,经过课程的学习,让末学体会到了至诚、归零的状态,找到了思维、生活、工作合一的状态,找到了往后修身的方向。
降低
末学过往的学习成长经历,更多的是让自己不断提高。在日常的工作中,虽然很多问题都能看得清楚,但在与同事的交流和工作提高中,往往不能虚心深入地进行探讨、形成体系、达成共识。正如“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居高看到的只是全貌,而居低才会看到全部过程。
至此,末学才深刻体会到22年前博导恩师与末学在开学第一天谈到的话:“做事要先做人,皆要顶天立地。”一直以来,末学都谨记于心,低调做人、踏实做事,一步一个脚印,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在为人处事上与人为善。但总是达不到修齐治平的合一状态,尤其是与同事交往中,总感觉自己看得比同事高、远、透、系统,同事好的建议自己看似认同,实则常做选择性忽略,未能一起深挖根源和方案、共同形成体系;与人交往,由于过多地处于自我构建的思维和状态体系中,不能打开封闭场与人进行交流,也是选择性地与人交谈,即使深入交流,也达不到交心的状态。
要让降低有价值,就要多想我错了、错在哪了、错了怎么办?正如:“知耻近乎勇”,只有知道自己错在哪,才能升腾自己改错的勇,才会更彻底地进行改进。
慎独
慎独是一门功夫,体现在接人待物、治学处事等方方面面。“无需提醒的自觉”,如果落实在方方面面、持之以恒,其所积攒的能量将不可估量。
一直以来,末学在技术工作上,能坚持进行提升改进,治学严谨、不放过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慢慢形成了系统性思维、在管理体系和软件系统的需求分析和设计规划上,做到认知层面上的快速体系化、方案化。这些都得益于在工作上的慎独。
但在生活上,往往不拘小节,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图简便。在居家生活、穿衣打扮、待人接物等方面,都未能达到好的状态。
从观摩老师行李箱的物品摆放,才知道“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置污秽”的标准是什么。由此可见老师修身的整体状态是怎样的——处处慎独、处处归零。
末学往后,需从生活小节做起,“莫见乎隐,莫显乎微”,从小事做起,由小看大,把慎独与整体的修身、致中和合一,期月守也。
至诚
末学在舜帝陵祭拜时,真正感觉到了与大地、万物场能通融的归零状态,真正体会到了与先祖连根的至诚之心。
一直以来,末学对舜帝先祖的德行认知也只是停留在知识、典故层面,很难感受到自己能做到什么?如何做到至孝、至仁、至德?一直都是你是你、我是我的割裂状态。虽然也有感触和影响,但不能一以贯之到整个生活和工作中。
当老师在舜帝陵前讲述舜的孝、仁、德,让末学沉静在心与身合一的状态,当讲到舜帝以整座山为陵、魂与大地融为一体的时候,末学体味到了身心与大地瞬间交融合一的状态,瞬时处于无意识的状态,任由身心与大地万物连通,观想着舜帝先祖、祖先、母亲,深深地忏悔着自己的不孝。
之后的生活中,末学常去感受心的柔软,让自己的身心状态与他人、周边环境进行场能的连通、交流,也得到很大的启示、收获。
中和、合一
很感恩老师们的谆谆教诲,让末学越来越多地找到了合一的状态。
往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末学常能找到合一的状态。在为客户提供信息化规划咨询服务中,洞察到企业管理体系不标准的、团队建设不合一的状态,提出让企业启动ISO管理体系标准化的工作,在流程梳理、岗位职责、信息系统需求整理等方面同步、一体化展开,建议用仁爱之心来贯穿到整个过程,体现仁爱、和谐之心。随后,末学也以同等标准,来启动自己公司内部的ISO管理体系梳理建设工作,也规划出工作计划,进行人员关怀、学习分享及提高等。由此,“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地实践起来。
通过《九经》的学习,更让末学深刻地认识到,修身、尊贤、亲亲、敬大臣、体群臣、子庶民、来百工、柔远人、怀诸侯,需要用至诚之心,当成自家的事情、自身的修为、自己的工作计划来做。不同阶段,不同场合,都要自然而然地以至诚之心,做恰当、合一、合道的事情。
中庸之道
记得有朋友在听到末学在学《中庸》的时候,调侃说:“你已经很中庸了,还学传统文化,越学越中庸!”当时,末学只是隐约感觉,庸为平庸,中为平衡。
直到整个课程学习结束,才恍然大悟,深刻理解:庸是平常,中为中和。
末学要用一辈子,在平常的生活、工作中,修身、慎独,遵循致中和的状态,不在口头上,而是心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