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悦读汇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9年02月11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11]

“家人群”里的烟火味

□彭 佩
   我们总是活跃在社交软件的各种群里,过着“群”居生活,而最能带给我温暖的是“家人群”。
   我的手机微信里的“家人群”又有新消息了,我轻触屏幕,一堆油亮红润的香肠照片扑面而来,惹人眼馋。瞬间,鼻间似乎弥漫起一丝烟火的气息,让我不可自抑地咽了一下口水。
   母亲在群里说:这是刚刚从炉膛里取出的腊物,甜味的是姐姐家的,咸味的是我家的,麻辣味的是妹妹家的。母亲总是这样,谁喜欢什么样的口味,她总是记得清清楚楚,从未有过任何的差池。
   几天后,我收到母亲寄来的快递。打开厚实的包裹,腊物的香味顿时塞满了整个屋子。我迫不及待地煮上一截香肠,那烟熏火燎的乡土味道,夹裹着母亲的爱,亲切而熟悉,呵护肠胃。慢慢地细嚼品味,母亲忙碌的身影在思绪里那样清晰:在袅袅的烟雾里,母亲系着围裙坐在熏炉旁,看着炉里的腊物不断往外冒着油,她的脸上漾起幸福的笑……
   末了,我把香肠悬挂在阳台上。虽然这乡土味的挂法与装修时髦的居室有些格格不入,但我依然乐于如此。那存驻着浓浓烟火气息的香肠,顿时让空荡荡的房子里有了家的味道。
   在这座远离父母的城市,我拥有自己的房子。房子装修得典雅精致,家具智能、电器智能,连厨房也智能。平心而论,智能的厨房不过是一个摆设,冷锅冷灶,闻不到一丝油烟的味道。在我眼里,厨房更像是一个空间巨大的微波炉,只是偶尔热热从外面打包回来的冷饭冷菜。但我固执地认为,这里仅仅是一所供我栖身的房子,不是我的家。我的家在远方,那里有旺火旺炉,有炊烟袅袅;那里有切菜的声音,有菜入铁锅的扑鼻香。那里更有整天忙里忙外的母亲,她用一腔疼惜儿女的慈爱之心经营起一个温暖的家。
   生活不过一日三餐四季,柴火油盐酱醋茶。有烟火味的生活,才是人们向往的生活。一个人在外打拼,总会时常思念家乡的袅袅炊烟,思念家里的一餐一饭。家很遥远,幸好有了“家人群”,家的温暖便离我很近。心思细密的母亲最懂孩子的心思,有了高兴的事儿,总是第一时间与我们分享。做了好吃的美食,总不忘第一时间晒进群里。“家人群”让亲情少了距离的阻隔。
   我时常在异乡的夜里,借着手机屏幕微弱的光,静心回味“家人群”里一个个关于家的细节与味道。我享受那一个个烟火气息十足的画面,那画面是塞进炉膛里的柴,是揉得劲道十足的面,是刚刚出锅的菜,是冒着腾腾热气的那一碗汤……
   那一天,我看着母亲在群里晒出的那一锅还没出炉的饼,空气里仿佛氤氲起一股儿时便贪念的久违的香。
   我发微信:“妈,我想吃饼,真想。”
   母亲秒回:“儿子,你实在想吃,明天我就坐着动车过来给你烙。”
   我动情地说:“我忍着,待我回家你要给我烙一大锅。”
   那一刻,我终于明白,那一抹来自家的挥之不去的烟火味,是家人的爱,是珍藏在味蕾深处让人留念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