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年06月18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8]

陶吉为的书画生涯

走进陶吉为的画室,立刻就有一股墨宝之气扑面而来,满桌子上都是陶吉为的书法、绘画以及篆刻的作品,盆景、鸟等等都是陶吉为先生所喜爱。
   说起他的笔墨生涯,也是别有情趣。1949年陶吉为出生于单县一个书香门第,受家庭的影响,他8岁就开始随祖父陶传模学习书法,在那个整天闹饥荒的年代,他不汲汲于饭食,而汲汲于笔墨,被视为异类,后又断续入学、辍学,于田野劳作之余,通读了乡间一大学生带回的文史书籍,人世的艰辛与悲凉,孤闷难遣,让他更加趋于在书画里寻找自己心灵的慰藉,用笔墨筑建灵魂的居所。
   1965年,16岁的陶吉为参军,5年的步兵生活,为以后的艺术生涯打下了深刻的印痕。1969年,他复原后就做了车工,虽然这看起来离自己的爱好很远,但无论何种境地,他都不忘了操笔。他与王资愚先生学古训,与陈克强先生学书法篆刻,与刘存璞先生学习诗词,四人切磋琢磨,酬答唱和,人们称为“曹州四友”。他说“真正画画的人,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他淡泊名利,一心研究书画,跟一些老前辈进行交流,每天他都在画室里练习至少8个小时的书法,无论严寒还是酷热,他都坚持。
   陶吉为先生的画最独特之处就是‘书法入画’,在陶吉为先生20岁的时候,开始跟陈克强学习欧体,这一练就是8年。绘画与书法是分不开的,他就把书法的线条运用到绘画之中,因此,一般人都是画画,而陶吉为先生则是“写画”,按照写字的写法“写画”。
   陶吉为认为绘画是人生修炼的载体,正确的人生观可以在绘画中完善。显然,陶吉为将绘画从单纯的艺术范畴提升到了人生品格的角度,这是一种境界的升华。
   1974年开始学治印,陶吉为说:“书法、治印在整体上是相通的,书法是根,而篆刻是从书法中派生出来的一门艺术。印,本身是一种信物,在文化的延续与发展中,出现了印件,它是文字的再升华,既有艺术的一面,更有实用的一面。”他对篆刻独领神会,篆刻是以理念为内涵,以分朱布白为形式,通过篆字的结体、章法、笔意、墨趣诸形象作用于人的视域。他常讲 “印章中的阴阳、虚实、方圆、曲直、刚柔、主次等等既是造险破险,又是达到和谐统一,他有一种‘不言的大美’。”看他的篆刻,常常惊叹其方寸之间浓缩进的艺术内涵。
   在菏泽,能够在书法、绘画、治印同时取得巨大成绩的人,也就陶吉为一人。一篇文字,方寸之间,无不透露出和谐的艺术之美。
   不媚世俗的陶吉为,只将绘画视为精神生活的需求,60多年来他始终在书法、绘画、治印上探索,他是艺术上固执而又执着的另类。在生活中,陶吉为又是一个闲云野鹤般恬淡的人,认识他的人都时常被他“志和凌云,心静如水”的人生境界所打动,被他洒脱达观的人生态度所折服。
  记者 彭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