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时政新闻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8年12月06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2]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上接第1版)
2014年以来,我市共招聘教师1.84万人,其中2016年开始,每年招聘教师都在4500人以上,70%以上的新招聘教师都充实到了农村学校,极大地缓解了农村教师紧张的现状。
   从2016年开始启动了短缺学科补充计划,单列音、体、美等学科招聘计划,近三年补充农村短缺学科教师4000余人。
   通过落实乡村教师待遇,积极推进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投资7亿元,建设周转宿舍57万平方米,初步解决了乡村教师生活方面的困难。
   实施了“城镇教师农村支教工程”和“三区”人才计划教师专项帮扶活动,加大教坛精英 “人才下基层”送教帮扶力度,采取支教送教、学校手拉手、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加强教师全员培训,落实了学校公用经费财政预算总额的5%用于教师培训的政策,重点培训薄弱学校教师;组织开展了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及校长、骨干教师培训,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自考、函授、脱产进修等学历补偿教育,农村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和学历层次逐年提高。通过开展新教师试用期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新课程培训及各类教研活动,提高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业务水平。
   今年启动了实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落实了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开展了乡村学校特级教师岗位评选工作,2016年全市共设置了136个乡村学校特级教师岗位,完成了农村学校特级教师岗位聘用工作,落实了津贴待遇。为吸引优秀校长、教师到贫困村学校工作,在职称评定、评先树优等方面向贫困村学校倾斜。
  教育扶贫花开别样红
   实施了教育扶贫“3311”工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逐步完善。十八大以来(2013年-2017年),共为4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5.8亿元,解决了众多贫困学生读书难问题,实现了不让一名儿童“因贫失学”。2018年春季开始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实行免费入学,全市共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28767人发放各类奖助学金4084万元,免除学费6557万元。各学校均成立了 “留守儿童之家”,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市区和县城优质幼儿园对口帮扶乡镇中心幼儿园,优质义务教育学校对口帮扶农村薄弱义务教育学校,省市扶贫工作重点村小学结对率达到100%。开展城乡学校手拉手活动,每所城镇学校对口帮扶一所或几所农村学校,城镇学校派出管理人员或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双方一体化管理、捆绑式考核,农村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快速提高;组建千名教坛精英团队定期到农村学校支教,组织市县教研人员到农村学校上公开课,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为农村学校培养青年骨干教师,促进了农村学校教师的快速成长。
   将教育扶贫和“双联双创”“第一书记”工作紧密结合。对东明县刘楼镇刘官营行政村,小井镇景庄村、牛集村等重点贫困村进行精准扶贫。投资约700万元,为刘官营行政村新建了一所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融小学、幼儿园为一体的规范化学校。先后选派12名干部到东明县陆圈镇帮扶村担任第一书记,协调资金、土地为东明县陆圈镇李千户寨小学、陈楼小学修建了操场;从菏泽一中、市一实小、市二实小选派6名中层干部到东明县陆圈镇的学校挂职二年第一校长,帮助帮扶乡镇提升教育管理水平。
   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倾力支持下,我市乡村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扎实推进,2017年我市各县区顺利通过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评估验收,实现了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覆盖。今年以来,市委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分别听取了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专题汇报,制定印发了《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促进优质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我市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转变提供了政策支持,为我市乡村教育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记者 张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