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晚报20190315期 第A11版:修德苑

第A11版:修德苑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9年03月15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11]

井里有“仁”,要不要跳?

□王西胜
  【原文】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论语·雍也第六》
  【浅释】
   虽,“假令”,假设、如果。《康熙字典》:“《礼·少仪》:虽请退可也。《疏》虽,假令也。”逝,往,去。陷,坠入,掉进。罔,蒙蔽。
   宰我请问孔子:“一个仁者,假如有人告诉他‘井里边有仁’,他会听从这个消息的指引而入井吗?”
   “井有仁焉”的“仁”,可以解作“人”字的借用,意即有人掉井里了;也可以不拐这道弯,就依本字,解作仁道、仁德,意为井中有能行仁道、能修仁德的状况发生。这属于假设情景,为最终的问题 “仁者要不要入井”做铺垫,由此引出孔子关于仁者在行仁过程中应该如何精准把握的论述。
   孔子的回答是:“怎么可以这样呢?君子可以前往,但不可以让自己掉进去;可以允许他有欺骗的行为,但不可以被他的虚假信息所蒙蔽。”
   仁者,志在成仁,固然应以行仁为己任,有爱心——仁也,有担当——勇也,但亦须具有辨别是非曲直、了解事实真相的能力——智也。智、仁、勇原本三位一体,不可分割。无智之勇,是莽撞,会闯祸惹事;无智之仁,是糊涂的爱,会做出无谓的牺牲。
   所以,孔子说,闻听“井有仁焉”的消息,可以前往事发现场进行实地察看,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施救方案,而不能听风是雨,稀里糊涂地就往井里跳。
   因为宰我问的是“假设”有人提供这样的消息怎么办,那事实上就存在真、假两种可能。情况属实,怎么都好说;如果别人提供的是虚假信息呢?孔子的意见是:姑妄听之,“尊重”他行骗的“权利”,不妨先“允许”他说一会儿瞎话,只要我们自己能够保持冷静的头脑,擦亮双眼,不被欺骗就好了。换做今天的表达方式:骗不骗人是他的权利,上不上当是我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