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头版

下一版>

日期:[2018年12月05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1]

夯实基层党建推动乡村振兴

—— 定陶区冉堌镇基层党建工作纪实
12月2日,记者走进定陶区冉堌镇王双楼社区珂珂佳服饰有限公司,新建的2000平方米扶贫车间里,100多台电动缝纫机“嗒嗒”地忙碌着,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机器,将五颜六色的布料变成一件件成衣……
   公司负责人步权20多岁,精明干练:“这儿好招工,又有厂房,这些有利条件吸引我在此创业,生产的服装全部出口,年出口创汇800万美元。”
  小村建起工业园
   在珂珂佳服饰有限公司的车间里,贫困户王洪芝正忙着整理服装装箱。“在这儿干活开支小,月收入4000多元,又能顾家,比出去打工强多了。”王洪芝说出了当地不少贫困群众的心里话。
   自今年10月建成投产以来,公司已吸纳社区和周边村100多名留守妇女就业。
   社区党支部书记雷德科告诉记者:“我们社区有300多人原在江苏打工,他们返乡在家门口工作,既能照顾孩子和老人,又能脱贫致富,省去了在外漂泊之苦。”
   利用闲置的原王双楼中学旧址,社区吸纳社会资金建起了210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先后引进了菏泽清联食品有限公司、珂珂佳服饰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小型工业园。
   村集体经济有了积累,先后新建2000平方米的综合服务楼、广场、公园,安装路灯90盏,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处,新修农田水泥路10公里,打井18眼,疏通沟渠2600米,建桥涵15座,扶持贫困户发展高标准钢结构蔬菜大棚16个,种植西瓜1500亩,确保每户每年分红1000元。
   “跟着雷支书,致富有门路。”老党员雷中亮兴奋地说。
  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
   12月1日,记者走进王堂行政村,目之所及都是树。村民王景存告诉记者:“我的空闲宅基地、房前屋后都算起来有三四百棵树,栽种的时候树苗二三十块钱一棵,现在每棵能卖到100元左右。”
   “地里种了吗?行情咋样?”记者问。
   “流转的土地加上自家的,一共种了160亩绿化苗木,能买到四五百万元吧。这都亏了有一个好支书啊!”王景存话里充满感激。
   “全国十大苗木经纪人”、王堂村党支部书记王有才深有感触地说:“作为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就要坚持抓党建、促发展、强产业、惠民生。”
   村党支部结合村情实际,按照“村党支部+党小组+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为群众提供土地流转、种苗培育、技术培训、田间管理和苗木销售等“五统一”服务,让苗木种植经营户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抱成团”,仅绿化苗木一项,全村人均收入超万元,王堂村被授予“山东省森林村居”。
   村党支部将村庄主干道路旁、村旁、街旁、水坑旁绿化权全部收归村集体所有,按照谁签约、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实行村种植、分段(片)管理,栽植绿化苗木80000余株;村集体年可分红10多万元,80%用于发展村内公益事业。村里以集体收入为保障,成立了“王堂慈善基金会”,将全村70岁以上的贫困老人以及重残户、特困户纳入帮扶范围。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我们选优配强村级班子,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到基层党建各项工作中去,将党建责任均衡压实到全镇67个支部书记肩上,以党建促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冉堌镇党委书记张琳说。
   镇党委政府把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示范基地、改善基础设施、搭建村集体增收和群众发家致富“双赢”平台作为主要抓手。一批有技能、有拼劲、敢创业的年轻人进入村班子,为推动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
   镇党委政府制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扶持发展苗楼村苹果、王路口村葡萄、王堂村苗圃等10余个产业基础较好“一村一品”专业村,成立了“有才”苗木合作社、冉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果蔬合作社等108个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流转土地35000亩。冉堌镇被授予“山东省苗木百强镇”,王路口村被授予“山东省旅游特色村”、2017年被授予为 “国家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
  记者 刘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