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今日牡丹区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8年07月11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3]

特色产业给力乡村振兴

本报讯(通讯员 郜玉华 高婷婷)在牡丹区吴店镇高项庄行政村的温室大棚里,无公害蔬菜备受市场青睐。该村通过“专业合作社+农户+市场”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引领村民发展特色种植。“从去年开始,我承包了两个大棚种植黄瓜,年产量3万斤左右,卖了四、五万块钱。”高项庄村民高洪军说:“今年,黄瓜长势又不错,希望也 能 卖 个 好 价钱。”
   牡丹区把发展现代农业、特色产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和脱贫攻 坚 的 有 力 抓手,持续加快推进土地流转,积极发展 “一村一品”,特色板块经济 正 在 快 速 隆起。前些日子,在牡丹区高庄镇朱庄行政村的千亩玫瑰园里,每天都有300余名群众在采摘玫瑰花。这些村民大多是本村及周边村庄的留守妇女和贫困人员,他们把土地流转给玫瑰园后,又被该园聘为务工人员。
   多年来,朱庄行政村一直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从去年开始,该村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流转,培育主导产业,发展特色种植,实现了适度集约生产和规模经营。牡丹区依托良好的农业基础,坚持以产业为支撑,以特色为主导,探索创新现代农业产业模式,特色产业正成为加速乡村振兴的新动力。
   虽然工作依然和从前一样在田间劳作,但现在她们是在收获土地租金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务工收入。“我们跟在城里打工差不多,到点上下班,一月挣1500多块钱,工作还不累。”该镇蔺口行政村村民郑爱云说。
   “目前每天在玫瑰园打工的群众有300人左右,每人每天的工资在50元以上,而且基本上是一年都有活儿,在此务工的村民年可增收1万元左右。”高庄镇朱庄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刘爱民说。而且,朱庄村依托玫瑰园的种植优势,还建起了玫瑰深加工车间。“我们公司目前是现采玫瑰现加工,以生产玫瑰茶、玫瑰酱、烘干花等为主,一天加工量在1万斤左右,玫瑰酒、玫瑰饮料等产品正在研发中。”泽源卉有限公司生产主任彭中意说,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玫瑰产业链条在朱庄村正逐步形成。
   据悉,去年牡丹区经济作物面积达到55万亩,新增牡丹种植面积0.8万亩、林地面积1.5万亩;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88个、家庭农场401户、标准化养殖示范场6个;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被评为国家级示范园。
   今年,牡丹区将新增“一村一品”推进村50个、示范村3个;新发展家庭农场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农业龙头企业2家;新增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8个以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正在牡丹区肥沃的土地上遍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