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05月16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3]
刘广增:孝亲敬老是美德
孝亲敬老是人伦道德的基石,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的精华。在牡丹区安兴镇江庄村只要一提起刘广增孝亲敬老的事情来,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
“人家广增在邻村收废品,天天忙得连吃饭的空隙都没有,还不忘每天一早一晚地回家里看望他父亲,嘘寒问暖,他这种孝亲敬老的好风尚在感染着咱们全村人呢!”村支书刘广龙说道。
刘广增今年69岁,三年前他的母亲因病医治无效去世,剩下父亲一个人在家里生活。老人为了不耽误儿女们的工作,决定自己料理生活。刘广增提议,让父亲轮流着跟儿女们生活在一起。“我知道父亲的生活习惯,早上6点起床,只要天气好,我会和父亲出去散步,跟老朋友聊聊天解闷。”刘广增说,他利用一早一晚的空隙去看望父亲,经常与父亲谈心,打扫卫生,洗衣做饭,为父亲捶背洗脚。
孝道贵在心中孝,贵在持之以恒。“有一次,父亲患了病毒性流感,我就每天带着父亲去医院做检查、做理疗。”刘广增介绍,父亲患病后,不管父亲吃的米饭、炒鸡蛋还是馒头,他都要端着碗喂父亲,每顿饭都要喂半个多小时。为了不让父亲感到寂寞,还常常为父亲讲讲笑话,说说国家的好政策、群众的好生活,拉拉村里发生的一些新鲜事,刘广增的父亲常常笑得合不拢嘴。
“润物无声春有功”,刘广增的孝心感动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邻居说,刘广增对家里老人好得真是没得挑。面对众人的夸奖,刘广增憨厚地说:“曾有人问我,这样的生活累不累。我当时只笑了笑,并未回答。我觉得尊敬老人是小一辈应尽的义务,父亲将俺抚养大,还帮俺成家立业,尽俺所能孝敬他们是理所当然的事。”
如今,在刘广增的悉心照顾下,父亲虽年事已高但身体硬朗,逢人就自豪地夸赞自己的好儿子。百善孝为先,刘广增用实际行动演绎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为街坊邻居学习的榜样。
记者 李若生 通讯员 刘锡建
“人家广增在邻村收废品,天天忙得连吃饭的空隙都没有,还不忘每天一早一晚地回家里看望他父亲,嘘寒问暖,他这种孝亲敬老的好风尚在感染着咱们全村人呢!”村支书刘广龙说道。
刘广增今年69岁,三年前他的母亲因病医治无效去世,剩下父亲一个人在家里生活。老人为了不耽误儿女们的工作,决定自己料理生活。刘广增提议,让父亲轮流着跟儿女们生活在一起。“我知道父亲的生活习惯,早上6点起床,只要天气好,我会和父亲出去散步,跟老朋友聊聊天解闷。”刘广增说,他利用一早一晚的空隙去看望父亲,经常与父亲谈心,打扫卫生,洗衣做饭,为父亲捶背洗脚。
孝道贵在心中孝,贵在持之以恒。“有一次,父亲患了病毒性流感,我就每天带着父亲去医院做检查、做理疗。”刘广增介绍,父亲患病后,不管父亲吃的米饭、炒鸡蛋还是馒头,他都要端着碗喂父亲,每顿饭都要喂半个多小时。为了不让父亲感到寂寞,还常常为父亲讲讲笑话,说说国家的好政策、群众的好生活,拉拉村里发生的一些新鲜事,刘广增的父亲常常笑得合不拢嘴。
“润物无声春有功”,刘广增的孝心感动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邻居说,刘广增对家里老人好得真是没得挑。面对众人的夸奖,刘广增憨厚地说:“曾有人问我,这样的生活累不累。我当时只笑了笑,并未回答。我觉得尊敬老人是小一辈应尽的义务,父亲将俺抚养大,还帮俺成家立业,尽俺所能孝敬他们是理所当然的事。”
如今,在刘广增的悉心照顾下,父亲虽年事已高但身体硬朗,逢人就自豪地夸赞自己的好儿子。百善孝为先,刘广增用实际行动演绎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为街坊邻居学习的榜样。
记者 李若生 通讯员 刘锡建